广州新光猎德大桥钢箱梁顶推关键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顶推施工的概述 | 第11-14页 |
| ·顶推施工的发展历史 | 第11-12页 |
| ·顶推施工的特点及其在各种桥型中的应用 | 第12-14页 |
| ·钢箱梁顶推施工研究现状和问题 | 第14-15页 |
| ·本文的工程背景及其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 第2章 解析分析方法的顶推过程中主梁的受力 | 第17-26页 |
| ·概述 | 第17页 |
| ·顶推钢箱连续梁整体纵向受力特点 | 第17页 |
| ·顶推钢箱连续梁整体纵向受力解析计算 | 第17-24页 |
| ·导—主梁相互作用模型 | 第17-18页 |
| ·第一阶段导—主梁相互作用模型 | 第18-19页 |
| ·第二阶段导—主梁相互作用模型 | 第19-20页 |
| ·主梁最大负弯矩 | 第20-22页 |
| ·A—B跨间主梁最大正弯矩 | 第22-23页 |
| ·B支点最大支反力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 第3章 数值分析方法的顶推过程中主梁的受力 | 第26-39页 |
| ·概述 | 第26页 |
| ·顶推过程中钢箱梁计算原则 | 第26-27页 |
| ·顶推钢箱梁模型节段划分 | 第27-30页 |
| ·顶推钢箱梁过程中各支座反力 | 第30-33页 |
| ·猎德大桥钢加劲梁顶推计算竖向转角 | 第33-36页 |
| ·有限元计算对比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4章 钢箱梁局部受力分析 | 第39-59页 |
| ·概述 | 第39页 |
| ·钢箱梁局部分析的有限元模型 | 第39-42页 |
| ·局部分析 | 第39页 |
| ·猎德大桥顶推梁局部受力分析主要内容 | 第39页 |
| ·猎德大桥顶推梁局部分析计算模型 | 第39-42页 |
| ·荷载加载方法 | 第42页 |
| ·计算结果 | 第42-53页 |
| ·荷载工况A | 第42-45页 |
| ·荷载工况B | 第45-48页 |
| ·荷载工况C | 第48-50页 |
| ·荷载工况D | 第50-53页 |
| ·计算小结 | 第53页 |
| ·钢箱梁各板件对整体应力分析比较 | 第53-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第5章 顶推过程中主梁支撑点处局部稳定问题分析 | 第59-75页 |
| ·概述 | 第59页 |
| ·扁平钢箱梁基本构造 | 第59-61页 |
| ·扁平钢箱梁各板件局部稳定 | 第61-65页 |
| ·稳定问题分类 | 第61页 |
| ·单向受压板弹性屈曲 | 第61-63页 |
| ·均匀受剪板的弹性屈曲 | 第63页 |
| ·线形分布纵向力作用下板的弹性屈曲 | 第63-64页 |
| ·纵向力和剪力联合作用下板的弹性屈曲 | 第64页 |
| ·纵向加紧肋布置 | 第64-65页 |
| ·竖向加紧肋布置 | 第65页 |
| ·带加劲肋板件的三种主要失稳形式 | 第65页 |
| ·各国规范关于加劲肋的比较和分析 | 第65-69页 |
| ·加劲肋刚度确定方法 | 第66页 |
| ·美国规范(AASHTO) | 第66-67页 |
| ·BS5400规范 | 第67页 |
| ·日本规范的规定 | 第67-68页 |
| ·中国铁路规范的规定 | 第68-69页 |
| ·中国公路规范的规定 | 第69页 |
| ·荷载工况A下钢箱梁节段局部稳定 | 第69-70页 |
| ·荷载工况B下钢箱梁节段局部稳定 | 第70-71页 |
| ·荷载工况C下钢箱梁节段局部稳定 | 第71-72页 |
| ·荷载工况D下钢箱梁节段局部稳定 | 第72-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第6章 顶推施工钢箱梁设计探讨 | 第75-78页 |
| ·概述 | 第75页 |
| ·扁平钢箱梁顶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第75-76页 |
| ·顶推钢箱梁设计流程 | 第76-77页 |
| ·顶推施工钢箱梁设计原则 | 第76页 |
| ·顶推施工钢箱梁构造特点 | 第76-77页 |
| ·顶推施工钢箱梁桥设计理念的探讨 | 第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结论 | 第78-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3页 |
| 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