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西藏半野生小麦Q1028种子强休眠特性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1 文献综述第10-21页
   ·西藏半野生小麦研究进展第10-12页
     ·西藏半野生小麦研究概况第10页
     ·西藏半野生小麦特异基因资源研究第10-12页
   ·种子休眠与穗发芽第12-13页
     ·小麦收获前穗发芽的危害第12页
     ·种子休眠与穗发芽的关系第12-13页
   ·种子休眠性的机理研究第13-17页
     ·种皮因素第13-14页
     ·胚休眠第14-17页
       ·胚休眠的ABA控制机制第14-16页
       ·胚休眠的其它有关机制第16-17页
   ·种子休眠性的定位第17-20页
     ·小麦种子休眠性的定位第17-18页
     ·其它作物种子休眠性的定位第18-20页
   ·立体依据和研究内容第20-21页
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21-27页
   ·实验材料第21-23页
     ·植物材料第21页
     ·性状调查第21页
     ·微卫星引物第21-23页
     ·相关软件第23页
   ·实验方法第23-27页
     ·种子发芽方法第23页
     ·DNA提取第23-24页
     ·PCR扩增第24页
     ·PCR扩增产物检测第24-26页
     ·连锁图谱的构建第26-27页
3.结果与分析第27-40页
   ·西藏半野生小麦Q1028的种子休眠特性分析第27页
   ·西藏半野生小麦Q1028的种子休眠长度第27-28页
   ·Q1028和88-1643混合发芽比较第28-30页
   ·西藏半野生小麦种子强休眠特性遗传分析第30-35页
     ·蜡熟期种子强休眠特性的遗传分析第30-32页
     ·后熟8周后的种子休眠特性表现第32-34页
     ·后熟8周新增的发芽率分析第34-35页
   ·种子强休眠基因的初步定位第35-38页
     ·西藏半野生小麦种子强休眠基因的遗传特点第35页
     ·连锁SSR的筛选第35-36页
     ·种子强休眠基因的分子作图第36-38页
   ·结合西藏半野生小麦的其它特性进行育种材料的选择第38-40页
4.讨论第40-42页
   ·西藏半野生小麦种子强休眠特性的讨论第40页
   ·西藏半野生小麦休眠基因定位的讨论第40-41页
   ·关于西藏半野生小麦种子强休眠品种选育的讨论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穗萌药剂组合的筛选及相关生理研究
下一篇:陆地棉隐性核不育系花器发育的形态解剖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