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绪论 | 第7-29页 |
| ·ILT 和ILTV | 第7-13页 |
| ·ILT 的历史与ILTV 的分类地位 | 第7页 |
| ·ILTV 的病原学特性 | 第7-8页 |
| ·ILTV 的理化特征 | 第8页 |
| ·ILTV 的流行病学 | 第8-11页 |
| ·ILTV 的生物学特征 | 第11-12页 |
| ·ILTV 的免疫学特征 | 第12页 |
| ·ILTV 的血清学特性 | 第12-13页 |
| ·ILTV 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3-23页 |
| ·ILTV 的基因组结构 | 第13页 |
| ·ILTV 的转录 | 第13-14页 |
| ·ILTV 的复制 | 第14-16页 |
| ·ILTV 主要功能蛋白的特性 | 第16页 |
| ·ILTV 在UL 片段上定位的主要基因 | 第16-20页 |
| ·ILTV 在UL 片段上定位的主要基因 | 第20-23页 |
| ·ILTV 感染和致病的分子机制 | 第23页 |
| ·ILTV 的分子检测技术 | 第23-25页 |
| ·ILTV 的基因工程疫苗 | 第25-29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9页 |
| 2 试验一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WG 株Us 区基因结构分析 | 第29-3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2页 |
| ·质粒载体、工程菌和实验毒株 | 第30页 |
| ·主要仪器 | 第30页 |
| ·酶和试剂 | 第30页 |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30页 |
| ·病毒的增殖 | 第30-31页 |
| ·病毒基因组的提取 | 第31页 |
| ·PCR 扩增目的片段及序列测定 | 第31-32页 |
| ·结果分析 | 第32-36页 |
| ·目的片段的PCR 扩增结果 | 第32-33页 |
| ·编码区的序列测定及Us 区全长的拼接 | 第33-35页 |
| ·ILTV WG 株与USDA 株差异性分析 | 第35-36页 |
| ·讨论 | 第36-38页 |
| 3 试验二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胚肾细胞传代致弱 | 第38-4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8-42页 |
| ·试验动物、试验鸡胚、病毒 | 第38-39页 |
|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39-40页 |
| ·试验方法 | 第40-42页 |
| ·结果观察 | 第42-48页 |
| ·鸡胚肾细胞接种ILTV 后的病变观察 | 第42页 |
|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感染 | 第42-43页 |
| ·病毒的电镜观察 | 第43页 |
| ·感染鸡的临床和病理学检测 | 第43-46页 |
| ·间接ELISA 法检测血清抗体结果 | 第46-47页 |
| ·利用荧光量PCR 检测感染鸡的排毒情况 | 第47-48页 |
| ·讨论 | 第48-49页 |
| 4 试验三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细菌人工染色体的构建 | 第49-58页 |
| ·细菌人工染色体技术研究进展 | 第49-51页 |
| ·BAC 载体系统简介 | 第49-50页 |
| ·BAC 分子克隆化病毒 | 第50-51页 |
| ·材料 | 第51-52页 |
| ·质粒、菌种、病毒和试剂 | 第51-52页 |
| ·主要仪器 | 第52页 |
| ·方法 | 第52-55页 |
| ·细菌人工染色体重组病毒构建的技术路线 | 第52-53页 |
| ·利用gpt 筛选重组病毒的原理 | 第53-54页 |
| ·BAC 转移载体的构建路线 | 第54-55页 |
| ·载体构建及结果鉴定 | 第55-56页 |
| ·试验所用PCR 引物 | 第55-56页 |
| ·讨论 | 第56-58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9页 |
| 附录 | 第69-76页 |
| 作者简介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