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表 | 第1-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1 引言 | 第10-24页 |
·乙烯与植物生长 | 第10-12页 |
·切花的乙烯代谢类型 | 第10-11页 |
·影响切花乙烯敏感性的因素 | 第11-12页 |
·乙烯对切花衰老的诱导 | 第12页 |
·乙烯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作用 | 第12-18页 |
·乙烯生物合成途径 | 第12-13页 |
·乙烯生物合成途径的调控 | 第13-18页 |
·牡丹切花衰老与乙烯 | 第18-19页 |
·乙烯抑制剂 | 第19-22页 |
·乙烯抑制剂的种类 | 第19-20页 |
·1-MCP对乙烯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 | 第20-22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主要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2 乙烯及1-MCP处理对不同开放指数‘洛阳红'牡丹切花开放及衰老进程的影响 | 第24-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植物材料 | 第24页 |
·材料处理 | 第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结果及分析 | 第26-30页 |
·乙烯及1-MCP处理对不同开放阶段‘洛阳红'切花开放及衰老进程的影响 | 第26-28页 |
·乙烯及1-MCP处理对不同开放指数切花水分平衡的影响 | 第28-29页 |
·乙烯及1-MCP处理对不同开放指数切花品质的影响 | 第29-30页 |
·讨论 | 第30-34页 |
·外源乙烯对不同开放指数切花开放及衰老进程的影响 | 第30-31页 |
·1-MCP对不同开放指数‘洛阳红'切花开放及衰老进程的影响 | 第31-34页 |
3 乙烯及1-MCP处理对不同开放指数‘洛阳红'牡丹切花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中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第34-46页 |
·植物材料及处理 | 第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乙烯生成量的测定及取样 | 第34页 |
·ACC含量的测定 | 第34-35页 |
·ACS、ACO酶活性的测定 | 第35页 |
·结果及分析 | 第35-40页 |
·乙烯及1-MCP处理对不同开放阶段‘洛阳红'切花开放及衰老进程中乙烯生成量的影响 | 第35-37页 |
·乙烯及1-MCP处理对不同开放阶段‘洛阳红'切花开放及衰老进程中ACC含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乙烯及1-MCP处理对不同开放阶段‘洛阳红'切花开放及衰老进程中ACS、ACO活性的影响 | 第38-40页 |
·讨论 | 第40-46页 |
·外源乙烯对‘洛阳红'切花内源乙烯生物合成的影响 | 第40-42页 |
·1-MCP对‘洛阳红'切花内源乙烯生物合成的影响 | 第42-46页 |
4 ‘洛阳红'1级切花开放及衰老进程中PsACS对乙烯及1-MCP处理的响应 | 第46-52页 |
·实验材料处理及取样 | 第46页 |
·实验方法 | 第46-48页 |
·花瓣总RNA的提取 | 第46页 |
·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Semi-Quantitive RT-PCR) | 第46-48页 |
·结果及分析 | 第48-50页 |
·讨论 | 第50-52页 |
·半定量RT-PCR | 第50页 |
·PsACS的表达 | 第50-52页 |
5 综合讨论 | 第52-54页 |
·内源乙烯生物合成对外源乙烯处理的响应 | 第52页 |
·1-MCP对内源乙烯生物合成的影响 | 第52-54页 |
6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6页 |
个人简介 | 第66-67页 |
获得成果 | 第67-68页 |
导师简介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