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郯庐断裂带构造演化特征及其与相邻盆地的关系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4页
致谢第14-22页
前言第22-26页
第一章 郯庐断裂带左旋走滑向伸展活动的转变第26-52页
   ·郯庐断裂带晚侏罗世的左旋平移第27-37页
     ·断裂带左旋平移构造特征第27-29页
     ·糜棱岩形成温压估计第29-30页
     ·仪器条件及~(40)Ar-~(39)Ar年代学结果第30-34页
     ·郯庐断裂带晚侏罗世左行平移事件第34-37页
   ·郯庐断裂带伸展活动时间第37-49页
     ·岩浆活动证据第37-42页
   一、郯庐断裂带山东段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第37-41页
   二、郯庐断裂带苏皖段岩浆活动特征第41-42页
     ·断陷沉积证据第42-46页
   一、苏皖段断陷盆地特征第42-44页
   二、山东段断陷盆地特征第44-45页
   三、营潍段断陷盆地特征第45-46页
     ·周缘构造演化证据第46-49页
 小结第49-52页
第二章 郯庐断裂带伸展活动与盆地演化规律第52-87页
   ·郯庐断裂带区域应力场分析第52-62页
     ·应力场分析原理第52-54页
     ·郯庐断裂带晚侏罗垩世区域挤压应力场第54-56页
     ·郯庐断裂带早白垩世区域拉张应力场第56-60页
     ·郯庐断裂带晚白垩世-古近纪区域拉张应力场第60-62页
   ·郯庐断裂带及邻区盆地发育特征第62-86页
     ·盆地残留地层分布规律第62-68页
   一、下白垩统第62-64页
   二、上白垩统第64页
   三、古近系孔店组第64-67页
   四、古近系沙河街组第67页
   五、古近系东营组第67-68页
   六、新近系第68页
     ·盆地沉积迁移规律第68-86页
   一、合肥盆地沉积演化特征第68-71页
   二、胶莱盆地沉积演化特征第71-76页
   三、渤海湾盆地沉积演化特征第76-78页
   四、苏北盆地沉积演化特征第78-81页
   五、郯庐断裂带周边伸展盆地迁移规律第81-86页
 小结第86-87页
第三章 郯庐断裂带周缘断陷盆地伸展强度的时空变化第87-117页
   ·郯庐断裂带周缘断陷盆地的伸展活动分析第87-96页
     ·郯庐断裂带营潍段周缘盆地古近纪伸展活动特征第88-92页
     ·济阳坳陷新生代伸展活动第92-94页
   一、L568测线伸展活动分析第92-93页
   二、L58测线伸展活动分析第93-94页
     ·伸展活动的时空差异第94-96页
   ·郯庐断裂带周缘断陷盆地构造沉降分析第96-108页
     ·构造沉降量分析方法第96-97页
     ·郯庐断裂带营潍段古近纪沉降量分析第97-103页
     ·渤海湾盆地古近纪以来构造沉降量对比分析第103-106页
     ·郯庐断裂带周缘盆地构造沉降对比第106-108页
   ·郯庐断裂带周缘盆地演化的控制因素第108-114页
     ·岩石圈热状态与强度的影响第108-109页
     ·岩石圈结构的影响第109-112页
     ·区域拉伸应力方向的控制作用第112-113页
     ·动力学机制影响第113-114页
 小结第114-117页
第四章 烃源岩空间展布与郯庐断裂带的关系第117-145页
   ·郯庐断裂带周缘盆地烃源岩发育与分布特征第117-121页
     ·古近系孔店期烃源岩第117-119页
     ·古近系沙河街组烃源岩第119-120页
     ·古近系东营组烃源岩第120-121页
   ·渤海湾盆地古近系沉积相分布规律第121-127页
     ·古近系孔店组第121-122页
     ·古近系沙四段第122-123页
     ·古近系沙三段第123-124页
     ·古近系沙二段第124-125页
     ·古近系沙一段第125-126页
     ·古近系东营组第126-127页
   ·古近系烃源岩有机地化特征及与沉积相分布的关系第127-133页
     ·古近系孔店期烃源岩第127-130页
     ·古近系沙四段烃源岩第130-131页
     ·古近系沙三段烃源岩第131页
     ·古近系沙一段烃源岩第131-132页
     ·古近系东营组烃源岩第132-133页
   ·郯庐断裂带对烃源岩特征的控制与影响第133-143页
     ·郯庐断裂带两侧主要坳陷沉积相变迁规律第133-135页
     ·郯庐断裂带与周缘盆地烃源岩发育的关系第135-143页
   一、烃源岩发育层位及分布的差异性第135-139页
   二、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丰度的差异第139-140页
   三、郯庐断裂对渤海湾盆地深水咸化湖泊优质烃源岩形成的控制作用第140-143页
 小结第143-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5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经历和己发表论文第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安徽铜陵典型尾矿库地球化学和环境地球化学效应
下一篇:浙西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硒与重金属的表生地球化学及环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