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中之动—论传统人物画中运动感的表达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 运动感在传统人物画中的具体体现 | 第9-26页 |
(一) 存在于视知觉中的倾向性张力 | 第9-10页 |
(二) 人物肢体动作的典型性选择 | 第10-13页 |
(三) 画面语言形式的运用 | 第13-23页 |
1 线条的动势 | 第14-16页 |
2 墨与色的配置变化 | 第16-18页 |
3 构图的安排与布置 | 第18-22页 |
4 特定工具材料对瞬间性的敏感把握 | 第22-23页 |
(四) 人物形象“动势”的再创造方式 | 第23-26页 |
二 传统人物画中运动感呈现的美学价值 | 第26-31页 |
(一) 对“气韵生动”的意境追求 | 第26-27页 |
1 气韵生动的含义 | 第26页 |
2 活泼感和节奏感的具体体现 | 第26-27页 |
(二)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 第27-28页 |
(三) 独特的时空运动方式 | 第28-31页 |
1 画面中的时间与顺序 | 第28-29页 |
2 《韩熙载夜宴图》的错觉时空 | 第29-31页 |
三 运动感的表达对当下人物画创作的启示 | 第31-35页 |
(一) 关注与自然的交流和对生命的体悟 | 第31-33页 |
(二) 时代性的凸显与表达 | 第33-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