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比例原则渊源、内涵及理论基础 | 第11-16页 |
第一节 比例原则的渊源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比例原则的内涵 | 第12-14页 |
一、适当性原则 | 第12页 |
二、必要性原则 | 第12-13页 |
三、均衡性原则 | 第13页 |
四、三者间的关系 | 第13-14页 |
第三节 比例原则在宪法上的理论基础 | 第14页 |
一、法治国家原则 | 第14页 |
二、平等原则 | 第14页 |
三、基本权利保护原则 | 第14页 |
第四节 比例原则在行政法上的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一、公共利益理论 | 第14-15页 |
二、行政行为理论 | 第15页 |
三、行政自由裁量理论 | 第15页 |
四、比例原则的法律定位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警察权概述 | 第16-26页 |
第一节 警察权的概念 | 第16-17页 |
第二节 警察权的本质和目的 | 第17-18页 |
一、警察权的本质 | 第17页 |
二、警察权的目的 | 第17-18页 |
第三节 警察权的特征 | 第18-21页 |
一、国家性 | 第18-19页 |
二、法定性 | 第19页 |
三、强制性 | 第19-20页 |
四、和平性 | 第20页 |
五、相对性 | 第20-21页 |
第四节 警察权的内容 | 第21-26页 |
一、警察行政职权 | 第21-23页 |
二、警察刑事职权 | 第23-26页 |
第三章 我国警察权运行中的主要弊端 | 第26-32页 |
第一节 人权保障堪忧 | 第26-27页 |
一、价值定位不准 | 第26页 |
二、法制观念淡薄 | 第26-27页 |
三、特权思想严重 | 第27页 |
第二节 自由裁量行使失当 | 第27-29页 |
一、自由裁量的概念 | 第27-28页 |
二、我国公安机关自由裁量权的广泛性 | 第28页 |
三、我国公安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29页 |
第三节 执法监督缺失 | 第29-32页 |
一、监督体制不合理 | 第29-30页 |
二、监督制度存在真空地带 | 第30页 |
三、内部监督未发挥有效作用 | 第30页 |
四、司法监督存有一定局限性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比例原则对规范警察权的必要性分析 | 第32-37页 |
第一节 比例原则有利于弥补现行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缺失 | 第32-33页 |
一、行政法基本原则运行现状 | 第32页 |
二、比例原则补充作用分析 | 第32-33页 |
第二节 比例原则有助于预防警察权的扩张 | 第33-34页 |
第三节 比例原则是实现公共权力与公民权益的平衡点 | 第34-35页 |
第四节 比例原则能促进行政后果可得性,提高公安行政效益 | 第35-37页 |
一、警察行政权实施成本与收益简析 | 第35-36页 |
二、引入比例原则,实现行政后果可得性 | 第36-37页 |
第五章 比例原则规范警察权路径初探 | 第37-48页 |
第一节 比例原则在立法的应用 | 第37-39页 |
一、比例原则在域外立法上的应用 | 第37页 |
二、比例原则具备作为立法上基本原则的可行性 | 第37-38页 |
三、我国传统和法律中含有引入比例原则的精神土壤 | 第38-39页 |
四、比例原则对警察法立法方面的具体指引 | 第39页 |
第二节 比例原则在执法上的应用 | 第39-43页 |
一、适当性原则对警察权的约束 | 第39-41页 |
二、必要性原则对警察权的约束 | 第41页 |
三、均衡性原则对警察权的约束 | 第41-42页 |
四、推行比例原则规制下的公安裁量基准制度 | 第42-43页 |
第三节 比例原则在司法上的应用 | 第43-48页 |
一、比例原则进行司法监督的具体适用 | 第43-44页 |
二、比例原则下的举证责任承担 | 第44-45页 |
三、司法审查中比例原则消极因素分析及对策 | 第45-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