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梗五加抗氧化活性成分及质量评价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2页 |
| ·五加科五加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 ·三萜及其苷类 | 第11-12页 |
| ·二萜、倍半萜类 | 第12页 |
| ·香豆素类 | 第12-15页 |
| ·黄酮类 | 第15页 |
| ·木脂素类 | 第15页 |
| ·挥发油类 | 第15页 |
| ·多糖类 | 第15-16页 |
| ·其他类 | 第16页 |
| ·五加科五加属植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 ·抗炎作用 | 第16页 |
|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第16-17页 |
| ·抗应激作用 | 第17页 |
| ·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 第17-18页 |
| ·抗心律失常作用 | 第18页 |
|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 第18页 |
|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 第18页 |
| ·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 第18-19页 |
| ·抗肿瘤作用 | 第19页 |
| ·其他 | 第19页 |
| ·总黄酮、金丝桃苷、异秦皮啶的药理作用 | 第19-20页 |
| ·刺五加叶总黄酮药理作用 | 第19-20页 |
| ·金丝桃苷药理作用 | 第20页 |
| ·异秦皮啶药理作用 | 第20页 |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无梗五加果肉及其叶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22-26页 |
| ·材料及仪器 | 第22页 |
| ·材料及主要试剂 | 第22页 |
| ·主要仪器 | 第22页 |
| ·方法 | 第22-23页 |
| ·样品的制备 | 第22页 |
| ·DPPH 法原理 | 第22-23页 |
| ·清除DPPH 自由基能力的测定 | 第23页 |
| ·结果 | 第23-25页 |
| ·讨论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无梗五加果肉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及鉴定 | 第26-30页 |
| ·试验材料和仪器 | 第26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26页 |
| ·试验仪器 | 第26页 |
| ·提取与分离 | 第26-27页 |
| ·结构鉴定 | 第27-28页 |
| ·单体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28-29页 |
| ·样品的制备 | 第28页 |
| ·方法 | 第28页 |
| ·结果 | 第28-29页 |
| ·小结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无梗五加叶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及鉴定 | 第30-35页 |
| ·试验材料和仪器 | 第30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30页 |
| ·试验仪器 | 第30页 |
| ·提取与分离 | 第30-31页 |
| ·结构鉴定 | 第31-33页 |
| ·单体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33-34页 |
| ·样品的制备 | 第33页 |
| ·方法 | 第33页 |
| ·结果 | 第33-34页 |
| ·讨论 | 第34-35页 |
| 第五章 无梗五加叶质量评价 | 第35-45页 |
| ·叶片有效成分动态积累规律 | 第35-40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35-36页 |
| ·试验方法 | 第36页 |
| ·试验结果 | 第36-40页 |
| ·叶片HPLC 指纹图谱构建 | 第40-43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40页 |
| ·试验方法 | 第40页 |
| ·试验结果 | 第40-43页 |
| ·讨论 | 第43-45页 |
| ·无梗五加叶有效成分动态变化 | 第43-44页 |
| ·无梗五加叶HPLC 指纹图谱 | 第44-45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作者简历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