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论文

我国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研究--基于行政执行力的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导论第12-21页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2-1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资料述评第15-18页
   ·研究方法第18-19页
   ·创新之处第19-21页
第1章 政府职能与公共服务职能相关理论第21-32页
   ·政府职能与公共服务职能的概念界定第21-23页
     ·政府职能第21-22页
     ·公共服务职能第22-23页
   ·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理论内涵第23-29页
     ·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定位第23-24页
     ·服务型政府的公共性理念第24-27页
     ·马克思主义政府服务观理论第27-28页
     ·经济建设型理念向公共服务理念的转变第28-29页
   ·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内涵第29-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2章 国内外乡镇政府发展状况:中美比较第32-40页
   ·我国乡镇机构的历史演变过程第32-34页
     ·人民公社时期(1958 年到1982 年)第32-33页
     ·撤社建乡时期(1983 开始)第33-34页
   ·美国乡镇政府机构设立经验及启示第34-37页
     ·美国乡镇政府设立的特点第35-36页
     ·美国乡镇的培育理念第36-37页
   ·中美乡镇政府发展经验的比较第37-38页
     ·功能赋予上的差别第37-38页
     ·财政来源上的不同第38页
   ·小结本章第38-40页
第3章 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紧迫性和可行性分析第40-50页
   ·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型的紧迫性分析第40-46页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的现实性要求第40-42页
     ·乡镇政府服务农村发展的能力相对滞后第42-43页
     ·重塑乡镇政府形象的必由之路第43-44页
     ·优化利用行政管理费用的需求第44-45页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第45-46页
   ·我国乡镇政府转型的可行性分析第46-48页
     ·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的经济条件第46-47页
     ·促进乡镇政府转型的理论条件第47-48页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4章 职能重新定位是乡镇政府转型的突破点第50-62页
   ·乡镇政府职能的重新界定第50-52页
     ·乡镇政府职能重新定位的内涵第50-51页
     ·乡镇政府的新职能第51-52页
   ·乡镇政府职能转型的理论解决方法第52-55页
     ·路径依赖理论第52-54页
     ·委托代理理论第54-55页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实践尝试第55-59页
     ·培育农村地区的非政府组织第55-56页
     ·加强研究和评价实践经验第56-57页
     ·创新与农村金融体系合作的机制第57页
     ·建立信用评级体系第57-58页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第58页
     ·建立健全农村人才服务体系第58-59页
   ·乡镇政府实现职能转型的困境与障碍第59-61页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困境第59-60页
     ·利益重新调整的影响第60页
     ·行政执行力的亟待提升第60-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5章 执行能力的提升是职能转型成功的保证第62-69页
   ·行政执行能力相关理论第62-64页
     ·行政执行力的概念第62-63页
     ·行政执行力是完善服务职能的生命力第63-64页
   ·乡镇政府执行力亟待提升的方面第64-65页
     ·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第64-65页
     ·创设合作项目能力的提升第65页
   ·乡镇政府执行力提升的途径第65-68页
     ·科学制定行政执行力考核机制第65-66页
     ·构建和谐型的行政执行力环境第66-67页
     ·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引进第67页
     ·建构与社会共同治理的模式第67-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6章 山东省安丘市凌河镇政府职能转变案例调查与分析第69-75页
   ·凌河镇的乡镇组织第69-70页
     ·凌河镇情况第69页
     ·凌河镇直属职能机构第69-70页
   ·凌河镇直属机构职能转变与特点第70-73页
     ·新设置的职能机构第70-71页
     ·凌河镇新机构开展的公共服务建设第71-73页
   ·行政执行力状况第73-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结论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80-81页
致谢第81-82页
作者简介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孙中山的亚洲主义观及其对亚洲区域主义未来发展的启示
下一篇:我国人大代表身份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