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保县东路二人台发展调查与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9页 |
| 一 课题的选择 | 第7页 |
| 二 研究方法 | 第7-8页 |
| 三 已有研究成果 | 第8-9页 |
| 第一章 康保县和康保东路二人台概述 | 第9-14页 |
| 一 康保县概况 | 第9-10页 |
| 二 康保东路二人台的历史发展 | 第10-13页 |
| (一) 二人台的产生背景 | 第10页 |
| (二) 东路二人台的发展沿革 | 第10-13页 |
| 1. 解放前的东路二人台 | 第10页 |
| 2. 张家口解放后的东路二人台 | 第10-11页 |
| 3. 建国后的东路二人台 | 第11-12页 |
| 4. 文革中的二人台 | 第12页 |
| 5. 改革开放后的二人台 | 第12-13页 |
| 三 康保东路二人台已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康保东路二人台的艺术特色 | 第14-19页 |
| 一 艺术表现形式 | 第14-16页 |
| (一) 表演形式 | 第14页 |
| (二) 舞蹈形式 | 第14页 |
| (三) 音乐构成 | 第14-15页 |
| (四) 语言特点和唱词表现手法 | 第15-16页 |
| 1. 语言特点 | 第15页 |
| 2. 唱词表现手法 | 第15-16页 |
| 二 东路二人台的道具及文武场 | 第16-17页 |
| (一) 道具 | 第16页 |
| (二) 文场 | 第16-17页 |
| (三) 武场 | 第17页 |
| 三 二人台相关艺术形式 | 第17-18页 |
| (一) 康保“干磕” | 第17页 |
| (二) 康保“笑话” | 第17-18页 |
| 四 剧目传承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康保二人台剧团发展的现状 | 第19-29页 |
| 一 康保二人台剧团的发展概况 | 第19-24页 |
| (一) 二人台剧团的诞生 | 第19-20页 |
| (二) 二人台剧团的萎缩 | 第20页 |
| (三) 二人台剧团的艰难奋起 | 第20-24页 |
| 二 康保二人台草台班子的发展 | 第24-29页 |
| 第四章 康保东路二人台的价值和保护意义 | 第29-32页 |
| 一 康保二人台的价值和作用 | 第29-30页 |
| (一) 学术研究价值 | 第29页 |
| (二) 情感价值 | 第29-30页 |
| (三) 艺术价值 | 第30页 |
| 二 保护措施 | 第30-32页 |
| (一) 官方的努力 | 第30-31页 |
| 1. 静态保护 | 第30页 |
| 2. 动态保护 | 第30-31页 |
| (二) 民间的努力 | 第31-32页 |
| 结语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4页 |
| 后记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