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适应性和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孤独感的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孤独感的概念 | 第12页 |
·孤独感的类型 | 第12-13页 |
·情感孤独与社会孤独 | 第12-13页 |
·状态孤独和特质孤独 | 第13页 |
·主动的孤独和被动的孤独 | 第13页 |
·孤独感的测量 | 第13页 |
·孤独感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人口统计学上的研究 | 第13-14页 |
·孤独感与自尊 | 第14页 |
·孤独感与人格 | 第14-15页 |
·适应性的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适应性的概念 | 第15页 |
·大学生适应性的结构 | 第15-16页 |
·大学生适应性的研究现状 | 第16页 |
·父母教养反复试的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 | 第16-17页 |
·国内外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 第17-20页 |
·父母教养方式维度和模型的研究 | 第17页 |
·父母教养方式的测量工具 | 第17-18页 |
·父母教养方式与适应性 | 第18-19页 |
·父母教养方式与孤独感 | 第19-20页 |
·问题提出 | 第20-21页 |
·研究目的和假设 | 第21页 |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研究假设 | 第21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1-22页 |
·研究意义 | 第22-24页 |
·理论意义 | 第22页 |
·实践意义 | 第22-24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研究对象 | 第24页 |
·研究工具 | 第24-25页 |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 第24-25页 |
·大学生适应性量表 | 第25页 |
·孤独感量表 | 第25页 |
·实测程序 | 第25页 |
·统计方法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43页 |
·大学生孤独感的特点 | 第26页 |
·大学生适应性的特点 | 第26-30页 |
·大学生适应性总分的特点 | 第26-27页 |
·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特点 | 第27页 |
·大学生人际适应性的特点 | 第27页 |
·大学生角色适应性的特点 | 第27-28页 |
·大学生职业选择适应性的特点 | 第28-29页 |
·大学生生活自理适应性的特点 | 第29页 |
·大学生环境的总体认同的特点 | 第29页 |
·大学生身体症状表现的特点 | 第29-30页 |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 | 第30-32页 |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 | 第30页 |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年级差异 | 第30-32页 |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生源差异 | 第32页 |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适应性和孤独感的相关分析 | 第32-35页 |
·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适应性的相关 | 第32-34页 |
·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孤独感的相关 | 第34-35页 |
·大学生适应性和孤独感的相关 | 第35页 |
·中介检验 | 第35-43页 |
·对学习适应性的中介检验 | 第35-36页 |
·对人际适应性的中介检验 | 第36-37页 |
·对角色适应性的中介检验 | 第37-38页 |
·对职业选择适应性的中介检验 | 第38-39页 |
·对生活自理适应性的中介检验 | 第39-40页 |
·对环境的总体认同的中介检验 | 第40-41页 |
·对身心症状表现的中介检验 | 第41-43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43-52页 |
·大学生孤独感的特点 | 第43页 |
·大学生适应性的特点 | 第43-46页 |
·大学生适应性总分的特点 | 第43页 |
·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特点 | 第43-44页 |
·大学生人际适应性的特点 | 第44页 |
·大学生角色适应性的特点 | 第44页 |
·大学生职业选择适应性的特点 | 第44-45页 |
·大学生生活自理适应性的特点 | 第45页 |
·大学生环境的总体认同的特点 | 第45页 |
·大学生身体症状表现的特点 | 第45-46页 |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 | 第46-47页 |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适应性和孤独感的关系 | 第47-51页 |
·大学生适应性与大学生孤独感的关系 | 第47页 |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孤独感的关系 | 第47-48页 |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适应性的关系 | 第48-51页 |
·大学生适应性的中介效应分析 | 第51-52页 |
5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附录 | 第5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