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一 引言 | 第8-18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 第8-12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2. 研究背景 | 第8-12页 |
(二) 有关大学生就业的研究状况综述 | 第12-17页 |
(三)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2.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二 大学生就业概况与就业理论依据 | 第18-30页 |
(一) 大学生就业状况概述 | 第18-22页 |
1. 我国当前总的就业状况 | 第18-19页 |
2.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表现 | 第19-22页 |
(三) 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理论依据 | 第22-30页 |
1. 凯恩斯就业理论 | 第22-25页 |
2. 马克思就业理论 | 第25-28页 |
3.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理论 | 第28-30页 |
三 政府角色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 第30-36页 |
(一) 大学生就业机制的简析以及对政府角色的思考 | 第30-32页 |
1. 大学生现行就业机制简析 | 第30-31页 |
2. 政府角色转变的思考 | 第31-32页 |
(二) 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的角色定位偏差 | 第32-34页 |
1. 政府服务的“缺位” | 第32-33页 |
2. 政府角色的“错位” | 第33-34页 |
3. 政府监管的“不到位” | 第34页 |
(三) 政府角色偏差的原因分析 | 第34-36页 |
1. 政府“经济人”角色 | 第34-35页 |
2. 缺乏法律的限制和规范 | 第35页 |
3. 狭隘的增长观 | 第35-36页 |
四 政府角色定位 | 第36-56页 |
(一) 西方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典型范例及对我国的影响 | 第36-39页 |
1. 德国政府促进就业的措施 | 第36-37页 |
2. 法国政府促进就业的措施 | 第37页 |
3. 日本政府促进就业的措施 | 第37-38页 |
4. 西方国家政府促进就业的措施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38-39页 |
(二) 我国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的角色定位 | 第39-56页 |
1. 政策的制定者 | 第39-44页 |
2. 实践的指导者 | 第44-51页 |
3. 资金的支持者 | 第51-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一、著作类 | 第57页 |
二、论文类 | 第57-58页 |
三、外文类 | 第58-59页 |
四、有关领导讲话及国家相关政策 | 第59-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