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页 |
·拉曼光谱的基本原理 | 第11-15页 |
·拉曼散射效应 | 第12页 |
·拉曼散射的解释 | 第12-13页 |
·拉曼光谱的参数 | 第13-14页 |
·激光拉曼光谱 | 第14页 |
·拉曼光谱的特点 | 第14-15页 |
·功能红细胞的拉曼光谱研究进展 | 第15-22页 |
·分离血红蛋白的拉曼光谱研究 | 第15-16页 |
·红细胞的拉曼光谱研究 | 第16-21页 |
·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 | 第16-17页 |
·激光共焦显微拉曼光谱 | 第17-18页 |
·激光镊子拉曼光谱 | 第18-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本文的内容安排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曲线拟合和系统聚类识别地贫红细胞的拉曼光谱 | 第23-30页 |
·引言 | 第2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3-25页 |
·实验样品与仪器设备 | 第23页 |
·光谱数据的采集和预处理 | 第23-24页 |
·最小二乘多项式拟合背景 | 第24页 |
·聚类分析 | 第24-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29页 |
·基于Matlab背景拟合 | 第25-26页 |
·对比聚类分析的结果 | 第26-29页 |
·比较谱图和系统聚类树 | 第26-27页 |
·对比四种处理方法的聚类效果 | 第27-28页 |
·实验验证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基于PCA和BP网络的地中海贫血红细胞拉曼光谱判别 | 第30-38页 |
·引言 | 第30-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仪器与样品 | 第31页 |
·光谱收集和预处理 | 第31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31页 |
·BP神经网络模型的设计 | 第31-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6页 |
·谱图分析 | 第32页 |
·PCA 的结果及归一化 | 第32-33页 |
·BP 神经网络预测结果 | 第33-36页 |
·讨论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单细胞拉曼光谱窥视血红细胞的携氧能力 | 第38-46页 |
·引言 | 第3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8-40页 |
·血液样品 | 第38页 |
·实验装置 | 第38-39页 |
·光谱收集和数据处理 | 第39-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激光强度对氧合过程研究的影响 | 第40页 |
·氧合和去氧态红细胞的拉曼光谱对比 | 第40-41页 |
·选择区分氧合和去氧态的指标 | 第41-42页 |
·通气过程细胞氧合态的变化 | 第42-43页 |
·不同样品的氧合能力对比 | 第43-44页 |
·不同保存时间 | 第43页 |
·不同健康个体 | 第43-44页 |
·讨论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单细胞拉曼光谱分析地贫红细胞的氧合态和去氧态 | 第46-52页 |
·引言 | 第4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6-47页 |
·实验样品与实验仪器 | 第46页 |
·拉曼光谱收集与数据处理方法 | 第46-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0页 |
·红细胞氧循环过程拉曼光谱的变化 | 第47-48页 |
·单个红细胞氧合、去氧过程 I_(1638)/I_(1547) 的变化 | 第48页 |
·同一红细胞氧循环过程中的光损伤 | 第48-49页 |
·地贫HbH-CS 和正常对照的个体差异 | 第49页 |
·I_(1638)/I_(1547) 的物理意义 | 第49-50页 |
·讨论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