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绪论 传播生态学视阈中的中国动漫产业 | 第11-20页 |
第一节 动漫、动漫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概说 | 第11-13页 |
一、动画、漫画、"动漫"之媒介特性 | 第11页 |
二、动漫产业、创意产业的产业特征及市场特征 | 第11-13页 |
第二节 困境中的中国动漫产业 | 第13-15页 |
一、辉煌的中国动画、漫画,生态失衡的产业 | 第13-14页 |
二、艰难的现实,生态重建的希望 | 第14-15页 |
第三节 传播生态学视闽中的中国动漫产业 | 第15-20页 |
一、冷与热:中国动漫产业研究现状综述 | 第15-16页 |
二、传播生态学的基本内容 | 第16-17页 |
三、传播生态学视阈中的中国动漫产业 | 第17-20页 |
第一章 自然生态:中国动漫产业的原生态分析 | 第20-35页 |
第一节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中国动漫产业原生态描述 | 第20-24页 |
一、文化和文化创意产业 | 第20-21页 |
二、文化创意产业兴起的背景及原因 | 第21-22页 |
三、文化创意产业兴起的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节 朝阳产业——动漫产业的生态定位 | 第24-32页 |
一、政治生态因子——制度与政策环境 | 第24-28页 |
二、经济生态因子——前景广阔的市场环境 | 第28-29页 |
三、文化生态因子——经济、政治交融下的文化环境和动漫文化内涵 | 第29-32页 |
第三节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生态失衡隐忧 | 第32-35页 |
一、产业链的缺失 | 第32-33页 |
二、市场生态环境的隐忧 | 第33-35页 |
第二章 技术生态:动漫产业的传播途径 | 第35-50页 |
第一节 传统媒体和动漫产业 | 第35-39页 |
一、相伴而行:影视和动漫 | 第35-37页 |
二、互为依靠:出版和动漫 | 第37-38页 |
三、融为一体:广告和动漫 | 第38-39页 |
第二节 新媒体与动漫产业 | 第39-45页 |
一、数字技术:开启了动漫产业的新天地 | 第40-42页 |
二、网络技术:丰富了动漫产业的产业链 | 第42-43页 |
三、手机技术:开辟了动漫产业的新平台 | 第43-44页 |
四、flash技术:创造了动漫产业的新模式 | 第44-45页 |
第三节 顺势而为:中国动漫产业的新追求 | 第45-50页 |
一、传统艺术孕育的中国动漫之花 | 第45-46页 |
二、转型时期中国动漫滞后的脚步 | 第46-47页 |
三、新技术环境下的中国动漫产业 | 第47-50页 |
第三章 受众生态:动漫产业的价值空间 | 第50-69页 |
第一节 失衡的中国动漫产业受众生态 | 第50-56页 |
一、中国动漫产业受众的基本特征 | 第50-52页 |
二、我国动漫产业的受众现状 | 第52-55页 |
三、受众培育:动漫产业价值实现的基础 | 第55-56页 |
第二节 内容产品的受众 | 第56-63页 |
一、受众需求与动漫产品目标意义的对接 | 第56-59页 |
二、受众族群接受心理的差异性 | 第59-63页 |
第三节 衍生产品的受众 | 第63-69页 |
一、动漫衍生产品简述 | 第63-65页 |
二、动漫衍生产品受众的特征 | 第65-66页 |
三、我国动漫衍生产品的受众现状及对策 | 第66-69页 |
第四章 产品生态——产业生态链的核心 | 第69-85页 |
第一节 直接产品——产品生态的起点 | 第69-74页 |
一、从内容产业的兴起看动漫直接产品的地位 | 第69-72页 |
二、动漫直接产品存在的问题 | 第72-73页 |
三、优化产业链势在必行 | 第73-74页 |
第二节 衍生产品——产品生态的意义指向 | 第74-79页 |
一、动漫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衍生产品 | 第74-76页 |
二、我国动漫衍生产品现状不容乐观 | 第76-77页 |
三、动漫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策略 | 第77-79页 |
第三节 自主品牌——产品生态的符号意义 | 第79-85页 |
一、自主品牌——动漫企业的无形资产 | 第79-82页 |
二、自主品牌---企业的必然选择 | 第82页 |
三、最赚钱的猴子——"悟空"商标全球注册的启示 | 第82-85页 |
第五章 资本生态——产业生态链的关键 | 第85-108页 |
第一节 投融资生态环境及现状分析 | 第85-93页 |
一、动漫产业的投融资生态环境 | 第85-91页 |
二、动漫产业的投融资现状分析 | 第91-93页 |
第二节 投融资的途径 | 第93-105页 |
一、动漫产业投融资途径概述 | 第94页 |
二、基于不同资金来源的动漫产业投融资途径 | 第94-105页 |
第三节 市场主导下的投融资探索 | 第105-108页 |
一、政策和法律环境 | 第105-106页 |
二、金融市场环境 | 第106-108页 |
第六章 人力生态——产业生态链的主导 | 第108-130页 |
第一节 动漫产业生态链中的"人" | 第108-117页 |
一、动漫产业生态链中的四类"人" | 第108-116页 |
二、动漫产业生态链中"人"的整体性与层次性 | 第116-117页 |
第二节 动漫产业人才培养概述 | 第117-124页 |
一、动漫产业的人才生命周期 | 第117-120页 |
二、动漫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 第120-122页 |
三、动漫产业的人才培养原则 | 第122-124页 |
第三节 我国动漫产业的人才培养 | 第124-130页 |
一、我国动漫产业的人才培养现状 | 第124-127页 |
二、我国动漫人才培养的未来趋势 | 第127-130页 |
第七章 外部生态——国际生态环境与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 | 第130-149页 |
第一节 中外动漫产业发展的产业生态环境比较 | 第130-136页 |
一、产业发展基本条件比较 | 第130-135页 |
二、动漫产业发展模式比较 | 第135-136页 |
第二节 定位与变位,中外动漫产业内容产品生态位比较 | 第136-144页 |
一、受众生态位比较 | 第137-140页 |
二、题材生态位比较 | 第140-144页 |
第三节 文化共享背景下的中国动漫产业 | 第144-149页 |
一、传统文化与创新发展 | 第144-145页 |
二、国际合作与自主品牌 | 第145-146页 |
三、文化共享与拿来主义 | 第146-149页 |
结语 逆势飞扬的中国动漫产业 | 第149-151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155页 |
一、国内论著 | 第151-152页 |
二、学术论文 | 第152-153页 |
三、国外译著 | 第153页 |
四、英文文献 | 第153-154页 |
五、主要参考网址 | 第154-155页 |
附录 2005-2008年国家广电总局推荐的优秀国内动画片 | 第155-161页 |
2005年度 | 第155-156页 |
2006年度 | 第156-158页 |
2007年度 | 第158-159页 |
2008年度 | 第159-161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61-162页 |
后记 | 第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