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枯草芽孢杆菌的研究与展望 | 第10-19页 |
·枯草芽孢杆菌酶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α-淀粉酶研究 | 第11-12页 |
·枯草芽孢杆菌产蛋白酶研究进展 | 第12页 |
·其它酶类和代谢产物的研究 | 第12-13页 |
·枯草芽孢杆菌培养条件优化 | 第13-14页 |
·枯草芽孢杆菌水体净化作用 | 第14-16页 |
·枯草芽孢杆菌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高淀粉酶、蛋白酶活力枯草芽孢杆菌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 第19-27页 |
·材料 | 第19-21页 |
·菌种 | 第19-20页 |
·主要试剂 | 第20页 |
·培养基 | 第20页 |
·主要仪器 | 第20-21页 |
·试验方法 | 第21-22页 |
·粗酶液的制备 | 第21页 |
·淀粉酶活力测定 | 第21页 |
·蛋白酶活力测定 | 第21-22页 |
·菌种的鉴定 | 第2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5页 |
·淀粉酶活力测定结果 | 第22-23页 |
·蛋白酶活力测定结果 | 第23-24页 |
·菌种鉴定结果 | 第24-25页 |
·菌种镜检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枯草芽孢杆菌H001 菌株的液体发酵培养条件研究 | 第27-35页 |
·材料 | 第27-29页 |
·菌种 | 第27页 |
·主要试剂 | 第27-28页 |
·培养基 | 第28页 |
·主要仪器 | 第28-29页 |
·试验方法 | 第29-32页 |
·培养方法 | 第29页 |
·菌体生物量的测定 | 第29页 |
·Plackett-Burman 试验设计 | 第29-30页 |
·Box-Behnken 试验设计 | 第30-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4页 |
·因素效应值分析 | 第32页 |
·响应面试验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最优培养条件预测及验证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枯草芽孢杆菌H001 菌株的净水效果研究 | 第35-40页 |
·材料 | 第35-36页 |
·菌剂 | 第35页 |
·模拟污染水样 | 第35-36页 |
·水样处理与采样 | 第36页 |
·主要仪器 | 第36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36-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39页 |
·不同菌株对水样I 的COD 值降解的影响 | 第37页 |
·不同菌株对水样II 氨氮浓度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不同菌株对水样II 残渣的影响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H001 菌株淀粉酶蛋白酶基因的克隆 | 第40-51页 |
·材料 | 第40-42页 |
·菌种和质粒 | 第40页 |
·酶与试剂 | 第40-41页 |
·培养基与溶液 | 第41页 |
·主要仪器 | 第41-42页 |
·试验方法 | 第42-45页 |
·总DNA 提取 | 第42页 |
·总DNA 部分酶切及片段回收 | 第42-43页 |
·质粒载体的构建 | 第43页 |
·DNA 片段与载体连接 | 第43页 |
·高效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 第43-44页 |
·基因组文库的构建 | 第44页 |
·重组质粒蓝白斑筛选阳性转化子 | 第44页 |
·阳性克隆的检出及验证 | 第44-45页 |
·淀粉酶和蛋白酶鉴定方法 | 第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49页 |
·Bacillus subtilis H001 菌株基因组DNA 的制备 | 第45-46页 |
·基因组DNA 部分酶切 | 第46-47页 |
·连接及结果检测 | 第47-48页 |
·基因文库的构建 | 第48页 |
·酶基因阳性克隆的筛选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主要结论 | 第51-52页 |
·有待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第52页 |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