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软件过程建模方法及过程定义重用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5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软件过程的概念和特点 | 第13-16页 |
·软件过程定义 | 第13页 |
·软件过程的特点 | 第13-14页 |
·软件过程模型 | 第14-15页 |
·小组软件过程 | 第15-16页 |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第16-32页 |
·软件过程建模 | 第17-27页 |
·软件过程评估 | 第27-29页 |
·软件过程重用 | 第29-32页 |
·论文的工作 | 第32-33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33-35页 |
第2章 基于时序并行自动机的软件过程建模方法 | 第35-52页 |
·引言 | 第35页 |
·有限自动机理论 | 第35-36页 |
·时序并行自动机的形式化描述 | 第36-39页 |
·基于时序并行自动机的小组软件过程模型的构建 | 第39-43页 |
·小组软件过程的相关概念 | 第39-40页 |
·概念的映射 | 第40-41页 |
·过程控制结构的映射 | 第41-43页 |
·过程模型的合理性检查 | 第43-45页 |
·实验验证 | 第45-50页 |
·相关过程建模方法比较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3章 基于多目标进化算法的软件过程建模方法 | 第52-67页 |
·引言 | 第52-53页 |
·多目标进化算法 | 第53-54页 |
·多目标优化问题 | 第53-54页 |
·多目标进化算法NSGA-II | 第54页 |
·软件过程问题描述 | 第54-57页 |
·建模过程 | 第57-63页 |
·个体编码 | 第59页 |
·种群初始化 | 第59-60页 |
·种群排序与拥挤距离计算 | 第60-61页 |
·选择操作 | 第61页 |
·交叉操作 | 第61页 |
·变异操作 | 第61-62页 |
·新一代种群的产生 | 第62-63页 |
·实验验证 | 第63-65页 |
·相关工作比较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4章 过程建模方法的模糊灰色综合评价 | 第67-82页 |
·引言 | 第67-68页 |
·过程建模方法的评价体系 | 第68-71页 |
·两种过程建模方法的分析比较结果 | 第71页 |
·模糊灰色综合评价方法 | 第71-76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72-74页 |
·评价矩阵的确定 | 第74-75页 |
·模糊综合评价 | 第75-76页 |
·模糊灰色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 | 第76-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5章 基于过程继承的软件过程定义重用 | 第82-102页 |
·引言 | 第82-83页 |
·软件过程重用 | 第83-86页 |
·软件重用 | 第83-84页 |
·软件过程重用的定义及准则 | 第84-86页 |
·软件过程分析 | 第86-87页 |
·过程继承的定义 | 第87-92页 |
·基于过程继承的软件过程定义 | 第92-99页 |
·基于过程继承的软件过程定义框架 | 第92-94页 |
·用SPDL 表示的基于过程继承的软件过程定义 | 第94-96页 |
·基于过程继承的软件过程定义示例 | 第96-99页 |
·过程继承的实现 | 第99-100页 |
·相关工作比较 | 第100-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结论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2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20-121页 |
致谢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