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当代文学(1949年~)论文

还原个体写作的“七十年代”作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目录第6-7页
引言第7-9页
第一章 共谋共享的世纪狂欢第9-18页
 一、"七十年代"作家的命名第9-10页
 二、"七十年代"作家的群体特征第10-13页
  (一) 还"经验"以"自由"第11-12页
  (二) 用作品大声说话第12页
  (三) 女性作家为创作主体第12-13页
 三、共谋,共享——"七十年代"作家创作的文学处境第13-18页
  (一) 共谋——"七十年代"作家与文学市场的共同利益第13-14页
  (二) 共享——"七十年代"作家与文学市场的互惠关系第14-15页
  (三) "七十年代"作家被遮蔽的事实第15-18页
第二章 从群体的世纪狂欢到还原个体的"七十年代"作家第18-30页
 一、朱文颖:女性写作的隐喻第18-22页
  (一) 从《高跟鞋》到《广场》——独属女性的创作话语和受限第19-21页
  (二) 从《戴女士与蓝》到《危楼》——女性独特话语的延伸第21-22页
 二、魏微:城市地图的书写第22-26页
  (一) 《从南京始发》——魏微的城市地图第22-24页
  (二) 《在旅途》等短篇小说——被放大的城市地图第24-26页
 三、金仁顺:青春;暴力;扎根传统第26-30页
  (一) 《月光啊月光》《恰同学少年》——青春的暴力,暴力的青春第26-28页
  (二) 《春香》——因为"经典",所以经典第28-30页
第三章 "七十年代"作家的当代文学史意义第30-33页
 一、先出名后求实第30页
 二、"七十年代"作家命名的扩大第30-31页
 三、再思文学与媒体的关系第31-33页
结语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36页
后记第36页

论文共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域文化视野中的池莉小说
下一篇:论新世纪文学中的“打工诗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