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6页 |
·电铅浇注生产背景 | 第7-8页 |
·电铅生产中扒渣作业的现状及扒渣机研制的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冶炼行业扒渣机应用现状 | 第9-14页 |
·铁水扒渣机 | 第9-11页 |
·铝铸型机用扒渣机 | 第11-13页 |
·日本契岛冶炼厂的铅扒渣机 | 第13-14页 |
·各类扒渣机工作方案比较 | 第14页 |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章 13吨电铅铸型机用扒渣机的总体设计 | 第16-31页 |
·铅锭扒渣机的设计目标与技术要求 | 第16页 |
·铅锭扒渣机主要机构的设计 | 第16-22页 |
·扒渣机构的设计 | 第16-21页 |
·摆杆式同步机构的设计 | 第21-22页 |
·铅锭扒渣机布局及工作过程 | 第22-28页 |
·铅锭扒渣机的总体运动性能 | 第28-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扒渣机气动系统驱动力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31-45页 |
·气动系统的相关理论及基本假设 | 第31-35页 |
·相关理论 | 第31-34页 |
·基本假设 | 第34-35页 |
·气动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5-41页 |
·计算进排气管道系统的有效面积 | 第35-37页 |
·建立气动系统动力学方程 | 第37-40页 |
·气动系统驱动力模型分析 | 第40-41页 |
·气液联动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41-44页 |
·液压节流阀的流量特性 | 第41-43页 |
·气液联动系统的驱动力模型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扒渣机构动力学模型 | 第45-58页 |
·单自由度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 | 第45-46页 |
·等效力矩的确定 | 第46-52页 |
·计算等效力矩的各分量 | 第47-50页 |
·相关参数的确定 | 第50-51页 |
·扒渣机构负载特性分析 | 第51-52页 |
·等效转动惯量的确定 | 第52-55页 |
·等效构件的运动方程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扒渣机构动力学仿真及设备性能试验 | 第58-69页 |
·机构动力学方程求解方法 | 第58-59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9-65页 |
·普通双作用气缸驱动的动力学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9-62页 |
·气液联动缸驱动的动力学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2-65页 |
·扒渣机的研制与性能试验 | 第65-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扒渣机构参数优化及在ADAMS软件中的仿真 | 第69-82页 |
·ADAMS软件的建模与求解方法 | 第69-70页 |
·现有机构的运动学特性 | 第70-76页 |
·建立扒渣机构的虚拟样机模型 | 第70页 |
·捞渣铲端点的位移特性及捞渣轨迹 | 第70-71页 |
·驱动部件为双作用气缸时不同工况下机构的运动学仿真 | 第71-73页 |
·驱动部件为气-液联动缸时不同工况下机构的运动学仿真 | 第73-76页 |
·机构参数优化 | 第76-81页 |
·优化思路及方法 | 第76页 |
·局部优化过程及结果 | 第76-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全文总结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