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6页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4页 |
·技术创新理论 | 第8-9页 |
·集成创新理论 | 第9-13页 |
·集成创新评价理论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第2章 企业集成创新能力的内涵与要素分析 | 第16-26页 |
·集成创新能力的内涵 | 第16-18页 |
·集成创新 | 第16-17页 |
·集成创新能力 | 第17-18页 |
·企业集成创新能力的构成 | 第18-20页 |
·企业集成创新能力要素分析 | 第20-25页 |
·战略集成能力 | 第20页 |
·技术集成能力 | 第20-22页 |
·制度集成能力 | 第22-24页 |
·组织集成能力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电动汽车企业集成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研究 | 第26-40页 |
·电动汽车企业集成创新内涵及其特性 | 第26-34页 |
·我国电动汽车工业创新现状分析 | 第26-29页 |
·电动汽车企业集成创新内涵 | 第29-30页 |
·与集成创新有关的电动汽车企业的特性 | 第30-34页 |
·电动汽车企业集成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4-39页 |
·设计原则 | 第34-35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5-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我国电动汽车企业集成创新能力评价分析 | 第40-55页 |
·企业集成创新能力评价的方法选择 | 第40-42页 |
·基本原则 | 第40页 |
·企业集成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40-42页 |
·企业集成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构建 | 第42-45页 |
·熵权系数法支持权重向量的确定 | 第42-43页 |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模型 | 第43-45页 |
·我国电动汽车企业集成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45-53页 |
·选定样本,收集数据 | 第45-46页 |
·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46-48页 |
·应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评价 | 第48-50页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50-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5章 提升我国电动汽车企业集成创新能力的策略 | 第55-63页 |
·加强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提升技术集成能力 | 第55-57页 |
·与同类企业、零部件供应商结成战略联盟 | 第55页 |
·与电力公司结成战略联盟 | 第55-57页 |
·构建官、产、学、研的电动汽车研发体系 | 第57-58页 |
·积极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的电动汽车人才 | 第58-59页 |
·拓宽电动汽车企业融资渠道,增强企业制度集成能力 | 第59页 |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电动汽车下游市场需求 | 第59-62页 |
·电动汽车购置价格补贴 | 第60-61页 |
·电动汽车税费减免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