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国内外汽车制动系统设计技术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工作内容 | 第13-16页 |
第二章 轿车制动系统组成及结构分析 | 第16-30页 |
·制动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 | 第16-28页 |
·制动器 | 第16-22页 |
·制动管路的多回路系统 | 第22-23页 |
·真空助力器 | 第23-25页 |
·制动主缸 | 第25-26页 |
·驻车制动器 | 第26-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轿车制动系统功能和设计法规要求 | 第30-36页 |
·制动系统的功用 | 第30页 |
·制动性能评价指标 | 第30-32页 |
·制动系统的设计要求 | 第32-33页 |
·制动法规 GB12676-1999对制动力分配的相关规定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四章 轿车制动系统理论分析及数学建模 | 第36-50页 |
·制动时车轮受力分析 | 第36-38页 |
·地面制动力 F_(xb) | 第36页 |
·制动器制动力F_μ | 第36页 |
·附着力F_φ | 第36-37页 |
·地面制动力 F_(xb)、制动器制动力F_μ与附着力F_φ之间的关系 | 第37-38页 |
·制动过程分析 | 第38-39页 |
·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 | 第39-42页 |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具有固定比值的汽车制动过程分析 | 第42-44页 |
·利用附着系数 | 第44-45页 |
·制动器制动力矩计算 | 第45-48页 |
·盘式制动器制动力矩计算 | 第45-46页 |
·鼓式制动器制动力矩计算 | 第46-48页 |
·驻坡效能的计算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轿车制动系统设计计算 | 第50-68页 |
·轿车制动系统设计程序 | 第50-51页 |
·设计前提条件 | 第50页 |
·轿车制动系统和制动操纵方式的确定 | 第50页 |
·确定轿车制动力及前、后轴制动力分配 | 第50页 |
·确定制动器制动力、构造、参数等 | 第50页 |
·管路设计 | 第50页 |
·制动器零件设计 | 第50页 |
·制动操纵系统设计 | 第50-51页 |
·轿车制动系统设计计算 | 第51-59页 |
·轿车行车制动效能计算 | 第51-53页 |
·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 | 第53-59页 |
·对轿车前、后制动器型式、结构参数进行调整 | 第59-63页 |
·轿车行车制动效能计算 | 第59页 |
·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及前、后轴利用附着系数计算 | 第59-63页 |
·真空助力器与制动减速度的关系 | 第63-65页 |
·驻车制动效能的计算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六章 轿车制动系统与BMBS | 第68-72页 |
·BMBS系统特点 | 第68页 |
·BMBS系统结构原理 | 第68-70页 |
·BMBS系统分机 | 第69页 |
·BMBS系统主机 | 第69页 |
·BMBS系统行车制动器 | 第69-70页 |
·BMBS系统功能 | 第70-71页 |
·BMBS系统自检功能 | 第70页 |
·BMBS系统轮胎气压、温度、电池电压及故障提示功能 | 第70页 |
·BMBS系统爆胎自动救助功能 | 第70-71页 |
·BMBS系统数据记忆存储功能 | 第71页 |
·BMBS系统爆胎实验 | 第71页 |
·本章小节 | 第71-72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2-73页 |
·全文总结 | 第72页 |
·研究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