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5页 |
第1章 导言 | 第15-3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28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6-24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24-28页 |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28-31页 |
·研究目标 | 第28页 |
·研究内容 | 第28-31页 |
·研究方法 | 第31页 |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31-33页 |
第2章 湖北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问题 | 第33-50页 |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历史与现状 | 第33-41页 |
·新中国成立前的农业保险 | 第33-34页 |
·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保险 | 第34-35页 |
·1982~1993年农业保险的新试验 | 第35-37页 |
·1994~2003年农业保险的下滑 | 第37-38页 |
·2004年以来农业保险发展的新高潮 | 第38-41页 |
·湖北农业保险发展历程与现状 | 第41-43页 |
·湖北省农业保险发展历程 | 第41-42页 |
·湖北省农业保险现状 | 第42-43页 |
·湖北省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 第43-50页 |
·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及稳定的支持政策 | 第43-44页 |
·农业保险的政策目标和导向不明确,且政府操作成本高 | 第44-45页 |
·农业保险市场机制不健全,缺乏农险再保险体制 | 第45页 |
·农民农业保险有效需求不足 | 第45-46页 |
·保险公司农业保险供给能力有限 | 第46-48页 |
·缺乏从事农业保险的专业人才 | 第48页 |
·未开展农业保险的风险区划研究 | 第48-50页 |
第3章 湖北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 第50-65页 |
·水灾 | 第50-57页 |
·1601~1948近350年的洪涝灾害 | 第50-51页 |
·1949年以后的洪涝灾害 | 第51-57页 |
·旱灾 | 第57-61页 |
·1601~1948年近350年的干旱灾害 | 第57-58页 |
·1949~1985年以后的干旱灾害 | 第58-60页 |
·干旱的分布与分区 | 第60-61页 |
·冷害、热害和冻害 | 第61-63页 |
·春播育秧期低温 | 第62页 |
·五月低温 | 第62页 |
·秋寒 | 第62-63页 |
·夏季高温热害 | 第63页 |
·冬季低温冻害 | 第63页 |
·连阴雨 | 第63-65页 |
·春季连阴雨 | 第64页 |
·秋季连阴雨 | 第64-65页 |
第4章 湖北水稻灾害风险评估 | 第65-78页 |
·风险评估方法 | 第65-67页 |
·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法的优点 | 第65-66页 |
·非参数核密度估计的理论模型 | 第66-67页 |
·数据说明 | 第67-68页 |
·灾害风险评估实证结果 | 第68-77页 |
·水稻单产减产率的计算 | 第69-70页 |
·灾害损失率的计算 | 第70-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5章 湖北水稻区域产量保险风险区划 | 第78-115页 |
·农作物保险区划的理论依据 | 第78-81页 |
·风险分散理论 | 第79-80页 |
·对价交换原则 | 第80-81页 |
·农业气象学理论 | 第81页 |
·湖北综合农业区划 | 第81-86页 |
·农作物保险区划与农业区划的关系 | 第81-82页 |
·湖北综合农业区划简介 | 第82-86页 |
·湖北水稻区域产量保险风险区划的指标体系 | 第86-98页 |
·指标选择 | 第86-87页 |
·指标量化 | 第87-98页 |
·湖北水稻区域产量保险风险区划实证结果 | 第98-113页 |
·湖北早稻区域产量保险风险分区 | 第98-105页 |
·湖北中稻区域产量保险风险分区 | 第105-109页 |
·湖北晚稻区域产量保险风险分区 | 第109-1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13-115页 |
第6章 湖北水稻区域产量保险纯费率厘定 | 第115-140页 |
·农作物区域产量保险纯费率厘定的传统方法 | 第116-119页 |
·正态分布法 | 第116-117页 |
·实际生产历史法 | 第117-119页 |
·经验费率法 | 第119页 |
·农作物区域产量保险纯费率厘定的新方法——分层贝叶斯模型法 | 第119-123页 |
·模型构建 | 第120-121页 |
·模型评价准则 | 第121-122页 |
·费率厘定 | 第122-123页 |
·湖北水稻县域产量保险纯费率厘定实证研究 | 第123-139页 |
·湖北中稻县域产量保险纯费率的实证研究 | 第123-131页 |
·湖北早、晚稻县域产量保险纯费率厘定实证研究 | 第131-134页 |
·湖北早、中、晚稻县域产量保险纯费率的调整 | 第134-139页 |
·本章小结 | 第139-140页 |
第7章 湖北水稻区域产量保险合同设计 | 第140-146页 |
·区域选择 | 第140-141页 |
·预测县级产量的集中趋势 | 第141-142页 |
·赔偿支付规则 | 第142-143页 |
·确定保险免赔的范围和保障选择 | 第143页 |
·费率厘定 | 第143-145页 |
·低保障水平的费率 | 第143-144页 |
·保留溢价 | 第144页 |
·利用相邻县域来平滑费率 | 第144-145页 |
·本章小结 | 第145-146页 |
第8章 结论与讨论 | 第146-152页 |
·全文总结 | 第146-150页 |
·湖北水稻灾害风险评估 | 第146-147页 |
·湖北水稻区域产量保险风险区划 | 第147-148页 |
·湖北水稻区域产量保险纯费率厘定 | 第148-149页 |
·湖北水稻区域产量保险合同设计 | 第149-150页 |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150-152页 |
·农作物区域产量保险风险分区 | 第150-151页 |
·农作物区域产量保险费率厘定 | 第151页 |
·农作物区域产量保险合同设计 | 第151页 |
·农作物区域产量保险的需求、补贴、福利、绩效及再保险等 | 第151-152页 |
附录 | 第152-161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17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75-176页 |
致谢 | 第176-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