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塔钢混梁斜拉桥的静力特性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钢混梁斜拉桥的发展概述 | 第11-13页 |
·国内外钢混梁斜拉桥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 第11-12页 |
·混合梁斜拉桥的发展前景 | 第12-13页 |
·钢混梁斜拉桥的特点 | 第13-15页 |
·混合梁斜拉桥结构特点 | 第13页 |
·混合梁斜拉桥的优点 | 第13-14页 |
·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的位置确定及构造设计特点 | 第14-15页 |
·本文研究的工程背景 | 第15-16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钢混梁独塔斜拉桥的静力特性分析 | 第18-31页 |
·概述 | 第18-19页 |
·发展概述 | 第18页 |
·斜拉桥的计算模式和计算理论 | 第18-19页 |
·构思设计阶段 | 第18页 |
·技术设计阶段 | 第18页 |
·施工阶段 | 第18-19页 |
·斜拉桥有限位移理论分析 | 第19-22页 |
·斜拉桥几何非线性因素 | 第19-20页 |
·独塔斜拉桥前进分析 | 第20页 |
·独塔斜拉桥倒退分析 | 第20-21页 |
·斜拉索的张拉 | 第21页 |
·独塔斜拉桥的空间分析 | 第21-22页 |
·分析原理和方法 | 第22-30页 |
·计算模型 | 第22页 |
·单元选择 | 第22-24页 |
·钢箱梁部分施工过程介绍: | 第24页 |
·部分工况计算结果与非线性因素影响分析 | 第24页 |
·第一号钢箱梁实测索力、标高与计算值的比较 | 第24-27页 |
·第18 号钢箱梁实测索力、标高与计算值的比较 | 第27-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温度效应对独塔钢混梁斜拉桥的静力特性分析 | 第31-41页 |
·引言 | 第31-32页 |
·PC 混凝土箱梁施工过程温度效应 | 第32-36页 |
·温度应力计算理论 | 第32-35页 |
·温度梯度模式的选择 | 第35-36页 |
·钢箱梁施工过程温度效应 | 第36-38页 |
·钢箱梁温度影响的分析方法 | 第36-38页 |
·东沙特大桥施工过程温度效应分析 | 第38-40页 |
·实测值 | 第39页 |
·理论与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钢混结合段的静力特性分析 | 第41-62页 |
·概述 | 第41页 |
·钢混结合段位置及构造 | 第41-47页 |
·钢混结合段设置位置 | 第41-42页 |
·钢混结合段构造 | 第42-43页 |
·不同构造特性的比较 | 第43页 |
·结合段的连接方式发展 | 第43-46页 |
·东沙特大桥钢混结合段位置及构造 | 第46-47页 |
·主梁应变分析 | 第47-60页 |
·钢-混结合段横向应变点布置 | 第47-48页 |
·单元划分及单元选择 | 第48-51页 |
·不同自由度单元连接处理 | 第51-53页 |
·局部模型边界条件处理 | 第53-54页 |
·荷载工况分析 | 第54页 |
·局部模型的建立及预应力模拟 | 第54-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独塔混合梁斜拉桥成桥状态敏感性参数分析 | 第62-68页 |
·概述 | 第62-63页 |
·东沙大桥结构理论分析 | 第63-64页 |
·模型介绍 | 第63-64页 |
·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64-66页 |
·混凝土结构自重增大时产生的影响 | 第64-65页 |
·混凝土弹性模量增大5%时产生的影响 | 第65-66页 |
·斜拉索弹性模量减小5%时产生的影响 | 第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录A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