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4页 |
·原子分子物理学概述 | 第7-8页 |
·原子结构研究的新领域 | 第8页 |
·原子结构理论处理方法的回顾 | 第8-12页 |
·FCPC方法-类锂离子结构的处理方法取得的成果 | 第12-13页 |
·本文工作简介 | 第13-14页 |
第二章 FCPC理论介绍 | 第14-20页 |
·FCPC方法的基本思想 | 第14页 |
·类锂原子体系的Hamiltonian算符 | 第14-15页 |
·类锂原子体系的波函数 | 第15-17页 |
·FCPC方法中的理论计算 | 第17页 |
·QED效应及高阶相对论修正 | 第17-19页 |
·FCPC 方法的优越性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类锂Co~(24+)离子1s~2nl(l=s,p)组态的能级结构 | 第20-30页 |
·Co~(24+)离子1s~2nl(l=s,p)体系波函数的选取 | 第20-21页 |
·外推高阶角动量分波对能量的贡献 | 第21-22页 |
·Co~(24+)离子1s~2nl(l=s,p)组态能级结构的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22-30页 |
·非相对论能量的计算结果及各分波的收敛情况 | 第22页 |
·电离能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22-23页 |
·激发能的计算结果 | 第23页 |
·跃迁能的计算结果 | 第23页 |
·精细结构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23-30页 |
第四章 类锂Co~(24+)离子的单通道量子亏损理论的研究 | 第30-37页 |
·单通道量子亏损理论(QDT) | 第30-32页 |
·Co~(24+)离子单通道量子亏损理论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32-37页 |
·单通道非相对论量子亏损理论的计算 | 第32-33页 |
·半经验方法 | 第33-34页 |
·两种方法的比较 | 第34页 |
·相对论量子亏损理论的计算结果 | 第34-37页 |
第五章 类锂Co~(24+)离子1s~2nl(l=s,p)组态振子强度的研究 | 第37-44页 |
·振子强度 | 第37-38页 |
·振子强度的理论计算公式 | 第38页 |
·类锂体系的振子强度的理论分析 | 第38-39页 |
·振子强度的理论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39-40页 |
·振子强度的规律性 | 第40页 |
·类锂原子高激发态的振子强度和连续态的振子强度密度 | 第40-4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4-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创新理论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附录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