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本文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15-16页 |
| 第2章 国内外伦理决策研究述评 | 第16-30页 |
| ·伦理决策 | 第16-17页 |
| ·伦理决策的定义 | 第16页 |
| ·伦理决策的过程 | 第16-17页 |
| ·伦理决策制定的影响因素 | 第17-19页 |
| ·个体特征因素 | 第17-18页 |
| ·组织、文化和情境因素 | 第18-19页 |
| ·伦理决策模型回顾 | 第19-23页 |
| ·市场营销组织伦理决策权变模型 | 第19-20页 |
| ·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模型 | 第20页 |
| ·营销道德理论模型 | 第20-21页 |
| ·道德强度模型 | 第21-22页 |
| ·近年伦理决策模型研究趋势 | 第22-23页 |
| ·道德强度构建的实证研究 | 第23-25页 |
| ·道德强度对道德感知的影响 | 第23页 |
| ·道德强度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 第23-24页 |
| ·道德强度对道德意图的影响 | 第24-25页 |
| ·道德判断的测量 | 第25-26页 |
| ·道德强度的测量 | 第26-27页 |
| ·对以往研究的评述及研究趋势分析 | 第27-30页 |
| ·伦理决策研究趋势分析 | 第27-28页 |
| ·之前研究在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 第3章 情境设计与道德强度维度研究 | 第30-43页 |
| ·情境的设计和量表的翻译 | 第30-34页 |
| ·情境的设计 | 第30-33页 |
| ·量表的翻译 | 第33-34页 |
| ·道德强度维度的研究假设 | 第34-35页 |
| ·道德强度维度假设的实证检验 | 第35-43页 |
| ·实验设计和问卷发放 | 第35-36页 |
| ·样本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描述性分析 | 第36-37页 |
| ·问卷的信度分析与效度分析 | 第37-38页 |
| ·对PMIS量表的因子分析 | 第38-43页 |
| 第4章 灾难救援伦理决策模型建立与研究假设 | 第43-57页 |
| ·灾难救援伦理决策模型的提出 | 第43-44页 |
|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44-45页 |
| ·本文的研究设计与实证检验 | 第45-54页 |
| ·实验设计与问卷发放 | 第45页 |
| ·变量的定义与变量的测量 | 第45-46页 |
| ·数据分析的结果 | 第46-54页 |
| ·假设检验结果及结论 | 第54-57页 |
| 第5章 道德强度测量行为实验 | 第57-72页 |
| ·实验方法和工具 | 第58-60页 |
| ·过程追踪技术简介 | 第58-59页 |
| ·信息显示板技术的发展及Mouselab WEB软件简介 | 第59-60页 |
| ·道德强度行为实验 | 第60-65页 |
| ·实验目的 | 第60-61页 |
| ·试验设计 | 第61-62页 |
| ·实验材料 | 第62-64页 |
| ·被试和场所 | 第64页 |
| ·试验程序 | 第64-65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5-69页 |
| ·理论依据 | 第65-66页 |
| ·数据分析 | 第66-69页 |
| ·实验结论和实验局限性 | 第69-72页 |
| ·实验结论 | 第69-70页 |
| ·实验局限性 | 第70-72页 |
| 结论 | 第72-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 附录 | 第80-81页 |
| 附录A 道德强度情境(部分) | 第80-81页 |
| 附录B 修正后的PMIS量表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