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0. 导论 | 第13-20页 |
·研究的问题和意义 | 第13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研究的理论工具和方法 | 第19页 |
·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 第19-20页 |
1. 党代会常任制的理论分析 | 第20-26页 |
·党代会常任制的理论分析 | 第20-22页 |
·党代会常任制的含义 | 第20页 |
·党代会常任制的历史由来 | 第20-21页 |
·中国共产党实行党代会常任制的历程 | 第21-22页 |
·党内民主制度化的理论分析 | 第22-26页 |
·党内民主的理论分析 | 第22-24页 |
·党内民主制度化的理论分析 | 第24-26页 |
2. 党代会常任制能够有效地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化 | 第26-35页 |
·党代会常任制与党内民主制度化的关系 | 第26页 |
·现行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分析 | 第26-33页 |
·党代会制度 | 第27-28页 |
·党委制度 | 第28-29页 |
·选举制度 | 第29-31页 |
·监督制度 | 第31-33页 |
·党代会常任制能够有效的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化 | 第33-35页 |
·有助于充分发挥党的代表大会的作用 | 第33页 |
·能够充分发挥代表的作用,有利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 第33-34页 |
·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 第34页 |
·有助于加强民主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 第34-35页 |
3. 党代会常任制的实践 | 第35-46页 |
·党的十六大前后党代会常任制的试点情况概述 | 第35-37页 |
·1988 年至十六大召开之前的试点 | 第35-36页 |
·十六大召开之后的试点 | 第36-37页 |
·党的十六大前后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基本构架的对比分析 | 第37-42页 |
·十六大前试点的基本构架 | 第37-39页 |
·十六大后试点的基本构架 | 第39-42页 |
·党的十六大前后党代会常任制试点的基本成效 | 第42-46页 |
·进一步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 第42-43页 |
·进一步拓宽党内民主渠道 | 第43页 |
·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 第43-44页 |
·进一步规范党内民主的制度化 | 第44页 |
·进一步推进地方党委领导班子和代表队伍的自身建设 | 第44-46页 |
4. 全面推行党代会常任制的问题和对策 | 第46-57页 |
·全面推行党代会常任制的问题 | 第46-50页 |
·代表的政治素养与专业素质的不对称困境 | 第46-47页 |
·党代会常任制的制度建设缺乏配套性和可兼容性 | 第47-48页 |
·党代会常任制是否应当建立常务机构的困惑 | 第48-49页 |
·党代会常任制成本困惑 | 第49-50页 |
·全面推行党代会常任制的对策 | 第50-57页 |
·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并理解全面实行党代会常任制的最终指向是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 第50-52页 |
·正确处理好党代会常任制和其它党内民主制度的关系,将党代会常任制融入现行的制度体系之中 | 第52-53页 |
·充分借鉴人代会制度经验,改革和完善党代会常任制,实现党代表与人大代表对接 | 第53-55页 |
·对党内自身的权力体系进行合理分工,开放性地建设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 | 第55-57页 |
本文结束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后记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