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背景下的农户生产行为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1. 导论 | 第8-1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10页 |
·研究目的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研究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关于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 | 第10-11页 |
·对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研究 | 第11-12页 |
·关于农民粮食生产行为的研究 | 第12-13页 |
·关于对策措施的研究 | 第13-14页 |
·文献评述 | 第14-15页 |
2.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经济人假设理论 | 第15页 |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5-16页 |
·外部性理论 | 第16页 |
·弹性理论 | 第16-17页 |
·规模经济理论 | 第17页 |
·行为科学理论 | 第17-18页 |
·农户行为理论 | 第18页 |
·概念阐述 | 第18-21页 |
·粮食安全 | 第18-19页 |
·农户行为 | 第19-21页 |
3. 我国粮食供求现状 | 第21-31页 |
·我国粮食供需现状 | 第21-24页 |
·我国粮食需求现状 | 第21-22页 |
·我国粮食供给现状 | 第22-24页 |
·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 | 第24-28页 |
·自然资源 | 第24-26页 |
·农业基础设施 | 第26页 |
·粮食消费状况 | 第26-27页 |
·结构性因素 | 第27页 |
·国际环境 | 第27页 |
·农户行为 | 第27-28页 |
·农户生产行为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 第28-31页 |
·小农规模难以有效确保粮食安全 | 第28-29页 |
·农户粗放经营影响粮食有效供给 | 第29页 |
·农户兼业化影响粮食生产 | 第29页 |
·农户生产行为的转变增大粮食需求 | 第29页 |
·农户储粮“稳定器”作用减弱影响粮食储备 | 第29-31页 |
4. 四川省粮食基本现状 | 第31-36页 |
·四川省粮食供求现状与特征 | 第31-32页 |
·影响四川省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 | 第32-36页 |
5. 农户粮食生产行为分析 | 第36-43页 |
·农户土地用途的选择 | 第36-37页 |
·农户种粮方式的选择 | 第37-38页 |
·农户种粮意愿分析 | 第38-40页 |
·农户投入行为分析 | 第40-41页 |
·农户生产功能的退化 | 第41-43页 |
6. 影响农户生产行为的因素分析 | 第43-50页 |
·影响农户生产行为的经济因素 | 第43-45页 |
·耕地资源减少 | 第43页 |
·粮食价格 | 第43-44页 |
·粮食的生产成本 | 第44页 |
·机会成本 | 第44-45页 |
·种粮收入在农户总收入中的比重 | 第45页 |
·农户对粮食收益的预期 | 第45页 |
·影响农户生产行为的政策因素 | 第45-50页 |
·耕地保护政策 | 第45-46页 |
·粮农补贴政策 | 第46-47页 |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 第47-48页 |
·农业生产资料调控政策 | 第48-49页 |
·科学技术推广体系 | 第49-50页 |
7. 优化农户粮食生产行为的基本路径 | 第50-53页 |
·适度扩大农户的粮食生产规模 | 第50-51页 |
·强化对粮农的技术支持 | 第51页 |
·加强对粮农的政策支持力度 | 第51页 |
·为粮农提供粮食供销服务 | 第51-52页 |
·为粮农提供金融支持 | 第52-53页 |
8. 实现基本路径的主要政策支持 | 第53-57页 |
·实施有效的耕地保护政策 | 第53页 |
·进一步完善粮农补贴 | 第53-54页 |
·创新粮食生产经营形式 | 第54-55页 |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 第55页 |
·完善农业保险 | 第55-56页 |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 第56-57页 |
9. 结论与讨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个人简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