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6页 |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研究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 第9-13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第二章 济阳坳陷东营末期反转构造的判识及几何学特征分析 | 第16-46页 |
·反转构造判识原则和方法 | 第16-27页 |
·判识原则 | 第16-17页 |
·判识方法 | 第17-27页 |
·反转构造的类型划分 | 第27-33页 |
·依据反转强度的类型划分 | 第27-28页 |
·依据反转构造和相关褶皱关系的类型划分 | 第28-29页 |
·依据反转构造尺度的类型划分 | 第29页 |
·依据反转断层组合型式及力学机制的类型划分 | 第29-33页 |
·东营末期反转构造的几何学特征分析 | 第33-46页 |
·陈南断层东段 | 第34-39页 |
·高青-平南断层中段 | 第39-41页 |
·“疑似”的正反转构造 | 第41-46页 |
第三章 济阳坳陷东营末期构造反转的运动学特征分析 | 第46-67页 |
·盆地横向拉伸→压缩的转换 | 第46-50页 |
·平衡剖面分析的原理、方法 | 第46-47页 |
·东营末期盆地横向拉伸→压缩的反转强度分析 | 第47-50页 |
·盆地垂向沉降→隆升的转换 | 第50-56页 |
·地层剥蚀量的计算 | 第50-54页 |
·东营末期盆地垂向沉降→隆升的反转强度分析 | 第54-56页 |
·断层的反转强度分析 | 第56-59页 |
·断层活动速率参数的计算方法 | 第57页 |
·东营末期反转断层的活动速率定量分析 | 第57-59页 |
·反转构造的强度分析 | 第59-67页 |
·前人定量表征反转构造强度的方法讨论 | 第59-62页 |
·东营末期反转构造的反转强度分析 | 第62-67页 |
第四章 济阳坳陷东营末期构造反转的成因机制分析 | 第67-73页 |
·构造反转的动力学成因机制 | 第67-70页 |
·构造反转的选择性成因机制 | 第70-73页 |
第五章 济阳坳陷东营末期构造反转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 第73-78页 |
·构造反转对油气成藏的控制和影响 | 第73-77页 |
·东营末期正反转构造油气藏类型 | 第77-78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附录 | 第84-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