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导言 | 第11-24页 |
| ·热带气旋、台风、同心双眼壁台风 | 第11-13页 |
| ·同心双眼壁台风观测和研究的发展及现状 | 第13-20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 ·西北太平洋同心双眼壁台风的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 ·研究思路和内容安排 | 第21-24页 |
| 2 多源星载微波辐射计 | 第24-37页 |
| ·微波辐射计工作原理 | 第24-25页 |
| ·星载微波辐射计的发展及其性能 | 第25-33页 |
| ·SMMR | 第25-26页 |
| ·SSM/I 和SSMIS | 第26-27页 |
| ·TMI | 第27-28页 |
| ·AMSU | 第28-29页 |
| ·AMSR和AMSR-E | 第29-31页 |
| ·Windsat | 第31-32页 |
| ·MWRI | 第32-33页 |
| ·在轨星载微波辐射计 | 第33-34页 |
| ·本文选用数据 | 第34-37页 |
| ·AMSR-E | 第35页 |
| ·TMI | 第35页 |
| ·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 | 第35-37页 |
| 3 西北太平洋同心双眼壁台风的统计分析 | 第37-45页 |
| ·西北太平洋台风概况 | 第37-38页 |
| ·西北太平洋同心双眼壁台风的统计分析 | 第38-43页 |
| ·同心双眼壁台风概况 | 第38-41页 |
| ·同心双眼壁台风的发生频率 | 第41-42页 |
| ·同心双眼壁台风不同强度等级下的发生频率 | 第42-43页 |
| ·同心双眼壁结构形成位置与季节的关系 | 第43-45页 |
| 4 同心双眼壁台风的强度和路径特征 | 第45-62页 |
| ·数据说明 | 第45页 |
| ·同心双眼壁结构对台风强度的影响 | 第45-50页 |
| ·同心双眼壁台风与非同心双眼壁台风的强度对比分析 | 第50-51页 |
| ·同心双眼壁台风的路径特征 | 第51-53页 |
| ·个例台风泰利 Tailim 同心双眼壁结构发展过程 | 第53-62页 |
| ·台风泰利Tailim概况 | 第53-54页 |
| ·台风泰利Tailim的同心双眼壁结构观测与分析 | 第54-62页 |
| 5 讨论 | 第62-63页 |
| ·总结 | 第62页 |
| ·存在问题和进一步研究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