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概述 | 第11-22页 |
第一节 附条件不起诉的概念和特征 | 第11-13页 |
一、附条件不起诉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附条件不起诉之特征 | 第12-13页 |
第二节 附条件不起诉在国外的现状 | 第13-18页 |
一、德国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 第13-15页 |
二、日本的起诉犹豫制度 | 第15-16页 |
三、美国延缓起诉制度 | 第16-17页 |
四、荷兰附条件不起诉的现状 | 第17-18页 |
第三节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与我国有关制度的区分 | 第18-22页 |
一、附条件不起诉与相对不起诉 | 第18-19页 |
二、附条件不起诉与免于起诉 | 第19-20页 |
三、附条件不起诉与缓刑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我国建立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依据 | 第22-31页 |
第一节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一、刑罚目的理论的发展 | 第22-25页 |
二、起诉便宜主义与检察官自由裁量权的确立 | 第25-26页 |
第二节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价值依据 | 第26-29页 |
一、刑法的谦抑性 | 第26-27页 |
二、刑事诉讼效率价值 | 第27-28页 |
三、预防犯罪功能 | 第28页 |
四、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价值 | 第28-29页 |
第三节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刑事政策依据——宽严相济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我国建立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1-39页 |
第一节 建立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 第31-34页 |
一、相对不起诉无法解决起诉与不起诉中间问题 | 第31-32页 |
二、我国的相对不起诉未能完成程序分流任务 | 第32-34页 |
三、加强对被害人利益保护的需要 | 第34页 |
第二节 建立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 第34-39页 |
一、立法基础 | 第34-35页 |
二、政策依据 | 第35页 |
三、实践基础 | 第35-36页 |
四、对质疑附条件不起诉观点的回应 | 第36-39页 |
第四章 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构建 | 第39-48页 |
第一节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我国的现状 | 第39-41页 |
一、各地试行情况简介 | 第39-40页 |
二、各地试行办法总结 | 第40-41页 |
第二节 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构建设想 | 第41-48页 |
一、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范围 | 第41-43页 |
二、附条件不起诉的附带处分 | 第43-44页 |
三、附条件不起诉的效力与撤销 | 第44页 |
四、附条件不起诉的实行程序 | 第44-45页 |
五、附条件不起诉的制约机制 | 第45-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附录一: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