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声异常信号与地震的关系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 ·引言 | 第8页 |
| ·次声波 | 第8-9页 |
| ·国内外次声波的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选题来源、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2-14页 |
| 第2章 次声信号与地震的相关性分析 | 第14-32页 |
| ·2002 至2009 年次声观测资料 | 第14-18页 |
| ·次声观测资料分析 | 第18-29页 |
| ·异常信号最大幅值与震级的对应关系 | 第19-21页 |
| ·按震级分析次声异常信号 | 第21-22页 |
| ·地震与次声异常信号的对应关系 | 第22-26页 |
| ·观测点到震中距离与地震的对应关系 | 第26页 |
| ·余震的影响 | 第26-27页 |
| ·震级、最大幅值和地震的关系 | 第27-29页 |
| ·讨论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 第3章 次声波异常信号分析 | 第32-56页 |
| ·引言 | 第32页 |
| ·时域,频域,时-频分析 | 第32-52页 |
| ·日本地震异常信号时域,频域,时-频分析 | 第33-37页 |
| ·印尼地震异常信号时域,频域,时-频分析 | 第37-43页 |
| ·台湾地震异常信号时域,频域,时-频分析 | 第43-47页 |
| ·中国地震异常信号时域,频域,时-频分析 | 第47-52页 |
| ·相关性分析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6页 |
| 第4章 震中方位的研究 | 第56-72页 |
| ·时延估算方法 | 第56-58页 |
| ·次声采集系统 | 第58-62页 |
| ·观测系统 | 第58-59页 |
| ·系统标定 | 第59-61页 |
| ·次声系统观测阵 | 第61-62页 |
| ·台湾次声观测阵 | 第62-63页 |
| ·震例分析 | 第63-71页 |
| ·时差计算 | 第63页 |
| ·求解震源位置 | 第63-71页 |
| ·讨论 | 第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结论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软件著作权 | 第78-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