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山地区元古代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成矿特征探讨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4页 |
·论文来源 | 第10页 |
·选题的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研究与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论文研究技术思路 | 第12页 |
·论文进度安排 | 第12-14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4-21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4-15页 |
·交通位置 | 第14-15页 |
·自然地理 | 第15页 |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5-21页 |
·地层 | 第15-17页 |
·构造 | 第17-18页 |
·岩浆岩和变质岩 | 第18-21页 |
第3章 狼山群岩相古地理及成岩成矿环境 | 第21-27页 |
·狼山群成岩环境 | 第21-22页 |
·狼山群岩性特征及其古地理 | 第22-24页 |
·狼山构造环境演化与成矿作用 | 第24-25页 |
·小结 | 第25-27页 |
第4章 狼山地区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 第27-53页 |
·霍各乞铜多金属矿床 | 第27-35页 |
·矿区地质概况 | 第27页 |
·含矿建造 | 第27-34页 |
·围岩蚀变 | 第34-35页 |
·矿石组构 | 第35页 |
·东升庙锌多金属矿床 | 第35-43页 |
·矿区地层 | 第36-37页 |
·矿区构造 | 第37页 |
·矿区岩浆岩 | 第37-41页 |
·矿体基本特征 | 第41-42页 |
·矿石组构 | 第42-43页 |
·围岩蚀变 | 第43页 |
·炭窑口多金属矿床 | 第43-49页 |
·矿区地层 | 第43-45页 |
·矿区构造 | 第45页 |
·矿区岩浆岩 | 第45-48页 |
·矿体基本特征 | 第48-49页 |
·矿石和围岩蚀变 | 第49页 |
·小结 | 第49-53页 |
第5章 狼山地区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 第53-63页 |
·霍各乞矿床成因 | 第53-57页 |
·硫同位素 | 第53-54页 |
·铅同位素 | 第54-55页 |
·硫化物微量元素 | 第55-56页 |
·包裹体 | 第56-57页 |
·东升庙矿床成因 | 第57-59页 |
·硫同位素 | 第57-58页 |
·铅同位素 | 第58页 |
·硫化物微量元素 | 第58-59页 |
·包裹体 | 第59页 |
·炭窑口矿床成因 | 第59-60页 |
·狼山地区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成矿模式 | 第60-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68-69页 |
附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