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近红外比色测温技术对炉内温度全视场检测系统的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1页 |
|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0页 |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0-11页 |
| 第2章 系统结构组成及其软件设计 | 第11-17页 |
| ·炉内工件比色测温系统结构组成 | 第11页 |
| ·系统部件 | 第11-15页 |
| ·分光镜 | 第11-12页 |
| ·滤波片的选择 | 第12-13页 |
| ·CCD摄像机的选取 | 第13页 |
| ·图像采集卡 | 第13-14页 |
| ·图像传感器 | 第14-15页 |
| ·系统软件设计 | 第15-17页 |
| ·软件设计流程 | 第15-16页 |
| ·温度场显示 | 第16页 |
| ·温度变化率曲线显示及温度参数诊断 | 第16-17页 |
| 第3章 比色测温原理 | 第17-28页 |
| ·红外辐射的基本理论 | 第17-23页 |
| ·基本概念和名词 | 第17-19页 |
| ·透射、反射、吸收定律 | 第19-20页 |
| ·基尔霍夫定律 | 第20页 |
| ·普朗克定律 | 第20-22页 |
| ·维恩定律 | 第22-23页 |
| ·斯特藩-波尔兹曼定律 | 第23页 |
| ·红外辐射源的光谱辐射效率 | 第23页 |
| ·比色测温原理 | 第23-28页 |
| ·比色测温原理 | 第24-25页 |
| ·图像的灰度值与温度 | 第25-27页 |
| ·比色测温法的优点 | 第27-28页 |
| 第4章 测温系统误差分析 | 第28-31页 |
| ·系统误差分析 | 第28-31页 |
| ·灰度假设误差 | 第28页 |
| ·滤波片峰值及带宽误差 | 第28页 |
| ·光学镜片误差 | 第28-29页 |
| ·CCD摄像机误差 | 第29页 |
| ·测温标定的误差 | 第29页 |
| ·背景辐射误差 | 第29-31页 |
| 第5章 系统误差修正方法 | 第31-55页 |
| ·滤波片带宽修正 | 第31-33页 |
| ·提高灰度值采集等级修正 | 第33-34页 |
| ·对采集图像进行预处理 | 第34-35页 |
| ·实际物体的红外辐射 | 第35页 |
| ·数据及K值的修正 | 第35-42页 |
| ·K值标定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 第36-38页 |
| ·修正函数的拟合 | 第38-42页 |
| ·插值函数理论 | 第38-39页 |
| ·最小二乘法 | 第39-42页 |
| ·基于ORIGIN软件的K值修正 | 第42-46页 |
| ·Origin介绍 | 第42页 |
| ·Origin数据处理 | 第42-46页 |
| ·用Origin实现K值分区域修正 | 第46页 |
| ·基于剔除背景辐射的K值修正 | 第46-55页 |
| ·目标与背景辐射对比度 | 第46-47页 |
| ·环境辐射对比色测温的影响 | 第47-52页 |
| ·修正方法 | 第52-53页 |
| ·结论 | 第53-55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55-57页 |
| ·工作回顾 | 第55页 |
| ·结论及展望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