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1 绪论 | 第15-22页 |
·学术背景及意义 | 第15-17页 |
·发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增加"财产性收入"的需要 | 第15-16页 |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成绩巨大、问题很多"的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诸多法律问题急需深入研究 | 第17页 |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7-19页 |
·对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研究文献综述 | 第17-18页 |
·对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制度研究的综述 | 第18-19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20页 |
·研究的基本内容及框架 | 第20-22页 |
2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性质与国外经验 | 第22-35页 |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金融业务创新性质探析 | 第22-26页 |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目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不同类型种类 | 第23-24页 |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业务属性 | 第24-25页 |
·从银行参与委托理财到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 | 第25-26页 |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经济学与金融学理论基础 | 第26-30页 |
·生命周期理论 | 第26-27页 |
·投资组合理论 | 第27-28页 |
·金融创新理论 | 第28-29页 |
·市场营销理论 | 第29-30页 |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制经验和启示 | 第30-35页 |
·美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自律管理特色 | 第30-31页 |
·英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政府监管特色 | 第31-32页 |
·澳大利亚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及监管经验 | 第32-33页 |
·加拿大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自律发展特色 | 第33-35页 |
3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面临的主要法律问题 | 第35-46页 |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基础法律制度的诸多不健全 | 第35-38页 |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准入机制不完善 | 第35页 |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权利义务关系界定不清晰 | 第35-36页 |
·个人理财客户隐私权法律保护的欠缺 | 第36-37页 |
·客户知情权保护与理财信息披露不充分 | 第37页 |
·征信与税收等个人理财业务配套法律制度缺失 | 第37-38页 |
·商业银行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自律体系没有完整构建 | 第38-41页 |
·行业自律组织缺失 | 第38-39页 |
·勤勉义务不明确,难以杜绝操作不规范现象 | 第39页 |
·忠实义务缺失,容易产生道德风险 | 第39-40页 |
·理财人员资格认证与退出机制不健全 | 第40-41页 |
·金融分业经营体制下的跨部门委托理财业务监管协调机制不健全 | 第41-44页 |
·金融分业经营体制严重限制了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创新能力 | 第42页 |
·银监会与保监会、证监会对委托理财业务监管协调机制不完善 | 第42-43页 |
·对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在理财业务监管标准不协调 | 第43页 |
·银行业协会与保险、证券等行业自律组织之间不协调 | 第43-44页 |
·跨境(区域)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规则的欠缺 | 第44-46页 |
·现行分业经营法律制度不适应国内商业银行跨境(区)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需要 | 第44页 |
·商业银行跨境(区域)经营个人理财业务对现行分业经营法律制度的挑战 | 第44-46页 |
4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性质界定 | 第46-58页 |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性质的官方界定 | 第46页 |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关系法律性质界定的法律障碍 | 第46-49页 |
·金融分业经营体制下金融法律制约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 | 第46-47页 |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关系定位模糊 | 第47页 |
·理财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难以分配和确定 | 第47-48页 |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监管与司法机制难以理顺 | 第48-49页 |
·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关系法律性质的争论与总结 | 第49-52页 |
·学者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关系法律性质的主要分歧 | 第49-51页 |
·挂钩信托类银行理财产品不能简单的界定为信托业务 | 第51页 |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多种法律性质关系的综合性业务 | 第51-52页 |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综合性法律性质的解读与分析 | 第52-55页 |
·以咨询顾问合同为基础的顾问型理财服务 | 第52-53页 |
·以存款合同为基础的理财服务 | 第53-54页 |
·以委托合同或者信托合同为基础的理财服务 | 第54-55页 |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关系性质的最终解决方向 | 第55-58页 |
·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深层次原因探析 | 第55-56页 |
·混业经营才是解决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关系法律性质问题之道 | 第56-58页 |
5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制度的宏观建议 | 第58-71页 |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基本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 第58-61页 |
·树立客户利益保护导向的立法价值取向 | 第58页 |
·确立明晰的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准入规则 | 第58-59页 |
·健全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权利义务分配机制 | 第59-60页 |
·逐步建立客户金融隐私权保护制度 | 第60-61页 |
·进一步完善信息持续披露机制 | 第61页 |
·加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行业自律机制建设 | 第61-65页 |
·引入忠实义务,加强个人理财业务道德风险行业自律 | 第61-63页 |
·确立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勤勉义务,防范理财业务操作风险 | 第63-65页 |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其他方面的行业自律 | 第65页 |
·完善跨部门的监管与跨行业自律组织的自律协调机制 | 第65-68页 |
·推进跨监管部门协调机制的法制化 | 第66-67页 |
·加强监管部门分工合作机制,建立健全投资者教育制度 | 第67-68页 |
·完善跨行业的自律监督的协调机制 | 第68页 |
·加强我国金融机构与国际性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 | 第68-71页 |
·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与金融稳定 | 第69页 |
·加强对跨国银行监管,降低国际金融风险对我国的影响 | 第69-70页 |
·与国际金融监管标准接轨,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规则的制订 | 第70-71页 |
6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制度的微观对策 | 第71-76页 |
·严格遵循理财业务有关规定,依法合规开展个人理财业务 | 第71页 |
·严格遵循理财业务报批或者报告规定,合规开展理财业务 | 第71页 |
·规范理财产品质押程序,防范质押纠纷 | 第71页 |
·建立健全个人理财业务内部控制制度 | 第71-73页 |
·建立健全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 第71-72页 |
·对客户进行差异化分层,并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 | 第72-73页 |
·完善合同条款、规范合同签订行为并全面履行合同 | 第73-74页 |
·防范格式理财业务合同的法律风险 | 第73页 |
·规范个人理财合同的签订行为 | 第73-74页 |
·全面、严格履行个人理财合同 | 第74页 |
·进行充分的风险揭示与信息披露,保障客户的知情权 | 第74-75页 |
·进行充分的风险揭示 | 第74页 |
·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保障客户的知情权 | 第74-75页 |
·主动向监管部门请示汇报,防范理财业务创新中的法律风险 | 第75-76页 |
·对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业务坚持谨慎原则 | 第75页 |
·及时向监管部门申请审批和备案 | 第75页 |
·加强对个人理财创新业务的法律审查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附录 | 第80-81页 |
后记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