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为犯罪中的先行行为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言 | 第10-11页 |
一、不作为犯罪与先行行为概述 | 第11-17页 |
(一) 先行行为在不作为犯罪中的理论定位 | 第11-14页 |
(二) 先行行为的应有涵义 | 第14-17页 |
二、先行行为成为作为义务来源的合理性 | 第17-26页 |
(一) 先行行为成为作为义务来源的理论争议 | 第17-20页 |
1. 肯定说 | 第17-19页 |
2. 否定说 | 第19-20页 |
(二) 先行行为成为作为义务来源理论争议的分析 | 第20-23页 |
1. 本文的基本立场 | 第20-22页 |
2. 本文对肯定说观点的评析 | 第22-23页 |
(三) 先行行为成为作为义务来源合理性的具体依据 | 第23-26页 |
1. 作为义务来源理论发展的必然选择 | 第24页 |
2. 先行行为之危险状态的本质体现 | 第24-25页 |
3. 解决司法困境的合理价值取向 | 第25页 |
4. 刑事法律规范条文的应有含义 | 第25-26页 |
三、先行行为与刑法相关范畴的关系 | 第26-34页 |
(一) 先行行为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关系 | 第26-29页 |
1. 先行行为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冲突关系 | 第26-27页 |
2. 先行行为与罪刑法定原则冲突关系的调和 | 第27-29页 |
(二) 先行行为与其他作为义务来源的关系 | 第29-32页 |
1. 先行行为与法律的明文规定 | 第29-30页 |
2. 先行行为与职务或业务的要求 | 第30-31页 |
3. 先行行为与法律行为 | 第31-32页 |
(三) 先行行为义务与道德义务的关系 | 第32-34页 |
1. 先行行为义务与道德义务的联系 | 第32页 |
2. 先行行为义务与道德义务的区别 | 第32-34页 |
四、先行行为的认定 | 第34-50页 |
(一) 先行行为成立要件的具体考量 | 第34-39页 |
1. 基础性要件 | 第35-37页 |
2. 限制性要件 | 第37-39页 |
(二) 先行行为具体范围的认定 | 第39-50页 |
1. 先行行为是否包括合法行为 | 第39-43页 |
2. 先行行为是否包括犯罪行为 | 第43-48页 |
3. 先行行为是否包括不作为行为 | 第48-50页 |
五、先行行为问题的立法模式探讨 | 第50-56页 |
(一) 先行行为立法化的价值 | 第50-51页 |
(二) 先行行为问题的立法模式 | 第51-56页 |
1. 现有各类立法模式 | 第51-52页 |
2. 我国先行行为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52-54页 |
3. 先行行为量刑立法问题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