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水生动物学论文

西南太平洋劳盆地与西南印度洋中脊深海热液区底栖动物初探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一章 深海热液底栖动物研究概况第13-29页
   ·前言第13页
   ·研究意义第13-14页
   ·深海热液活动及研究概况第14-20页
     ·深海热液活动第14-15页
     ·深海热液活动研究概况第15-20页
   ·深海热液生态系统研究概况第20-25页
     ·深海热液生态系统的环境特征第20-21页
     ·深海热液生物群落第21-25页
   ·劳盆地深海热液底栖生物研究概况第25-26页
   ·印度洋深海热液底栖生物研究概况第26-29页
第二章 研究海域、材料与方法第29-37页
   ·研究海域及站位分布第29-32页
     ·西南太平洋劳盆地深海热液区第29页
     ·西南印度洋中脊深海热液区第29-32页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第32-33页
     ·样品的现场采集与处理方法第32-33页
     ·样品的实验室处理方法第33页
   ·统计方法第33-37页
     ·底栖动物类型的界定第33-34页
     ·生物量的换算第34页
     ·统计方法第34-37页
第三章 劳盆地深海热液区底栖动物生态研究第37-51页
   ·劳盆地深海热液区的底栖动物群落第37-38页
   ·电视多管(TVMC)样品分析与讨论第38-47页
     ·类群组成与丰度第38-39页
     ·生物量与生产量第39-41页
     ·小型底栖动物的个体大小组成第41-42页
     ·小型底栖动物的垂直分布第42-44页
     ·小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分析第44-45页
     ·与其它海区的比较第45-47页
   ·电视抓斗(TVG)样品分析第47-50页
   ·地理分布第50-51页
第四章 西南印度洋中脊深海热液区底栖动物生态研究第51-76页
   ·箱式(BOX)样品分析第51-52页
   ·电视抓斗(TVG)样品分析第52-59页
     ·小型底栖动物第53页
     ·大型底栖动物第53-55页
     ·巨型底栖动物第55页
     ·地理分布第55-59页
   ·电视抓斗样品底栖动物的多样性分析第59-63页
     ·小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分析第60-61页
     ·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分析第61-63页
     ·多样性分析小结第63页
   ·电视抓斗样品底栖动物群落的相似性分析第63-67页
     ·等级线I第65-66页
     ·等级线Ⅱ第66-67页
   ·典型热液沉积物的底栖动物群落分析第67-74页
     ·类群组成与多样性分析第70-71页
     ·聚类与MDS 分析第71-72页
     ·个体大小分析第72-74页
   ·小结第74-76页
第五章 西南印度洋中脊深海热液底栖动物形态分类研究第76-91页
   ·铠茗荷第76-78页
   ·锉石鳖第78-79页
   ·贻贝第79页
   ·铠甲虾第79-87页
     ·折尾虾第80-81页
     ·刺铠虾第81页
     ·颈刺铠虾第81-82页
     ·异刺铠虾第82-83页
     ·卫铠虾第83-87页
   ·其它与热液活动相关的生物第87-89页
     ·鳞脚腹足类的螺壳第87-88页
     ·贻贝外壳第88页
     ·蔓足类壳板碎片第88页
     ·翼足类外壳第88-89页
   ·摄像观察第89-91页
第六章 本论文的不足与展望第91-93页
   ·本论文的不足第91页
   ·展望第91-93页
彩图第93-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4页
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项目第104-106页
致谢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厦门港、波罗的海与东太平洋TCBS类群细菌多样性及相关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下一篇: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