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6页 |
1. 前言 | 第16-43页 |
·海洋微生物种类及重要性 | 第16-17页 |
·海洋弧菌多样性 | 第17-25页 |
·海洋弧菌简介 | 第17-18页 |
·海洋弧菌分布及重要性 | 第18-19页 |
·病原性海洋弧菌 | 第19-23页 |
·发光性海洋弧菌 | 第23-24页 |
·海洋弧菌在营养循环中的作用 | 第24-25页 |
·海洋噬菌体研究概况 | 第25-37页 |
·海洋病毒的丰度、种群及重要性 | 第25-27页 |
·海洋噬菌体结构特征及分类 | 第27-30页 |
·噬菌体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第30-33页 |
·噬菌体的繁殖 | 第33-34页 |
·噬菌体的应用研究进展 | 第34-37页 |
·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 第37-41页 |
·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传统方法 | 第37-38页 |
·现代生物学方法在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 第38-41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41-4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3-59页 |
·材料 | 第43-49页 |
·调查海区和采样站位 | 第43-45页 |
·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45-46页 |
·培养基及试剂 | 第46-48页 |
·分析软件 | 第48页 |
·主要仪器 | 第48-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9页 |
·细菌数量测定 | 第49-50页 |
·可培养细菌和TCBS 类群细菌的分离及数量统计 | 第50-51页 |
·TCBS 类群细菌多样性分析 | 第51-52页 |
·噬菌体的分离、纯化及保存条件研究 | 第52-55页 |
·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55-59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59-97页 |
·厦门港、波罗的海与东太平洋TCBS 类群细菌多样性研究 | 第59-78页 |
·厦门港、波罗的海与东太平洋调查区细菌数量 | 第59-62页 |
·厦门港、波罗的海与东太平洋调查区TCBS 类群细菌数量 | 第62-64页 |
·TCBS 类群细菌多样性研究 | 第64-73页 |
·讨论 | 第73-78页 |
·厦门港和波罗的海近岸噬菌体的分离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78-97页 |
·厦门港和波罗的海近岸病毒数量 | 第78-80页 |
·宿主细菌和噬菌体的分离 | 第80页 |
·宿主细菌的形态观察与分子鉴定 | 第80-81页 |
·噬菌体的宿主范围和成斑率 | 第81-83页 |
·噬菌体的形态观察 | 第83-84页 |
·噬菌体DNA 的限制性酶切分析 | 第84-86页 |
·噬菌体的保存条件研究 | 第86-87页 |
·源于Klebsiella sp. AC-11 的3 株噬菌体的生理特性研究 | 第87-91页 |
·讨论 | 第91-97页 |
4. 总结与展望 | 第97-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11页 |
附录 | 第111-117页 |
致谢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