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性与诗性的艰难博弈--论郭小川政治抒情诗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第一节 郭小川政治抒情诗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第二节 郭小川政治抒情诗研究现状和趋势 | 第8-11页 |
第三节 郭小川政治抒情诗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11-12页 |
第一章 郭小川政治抒情诗 | 第12-18页 |
第一节 十七年诗歌概述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政治抒情诗的独特地位 | 第13-14页 |
第三节 郭小川政治抒情诗评价 | 第14-18页 |
第二章 郭小川——从自发到自觉的政治抒情诗人 | 第18-24页 |
第一节 文艺工具论的时代背景 | 第18-20页 |
第二节 郭小川个人政治文化素质 | 第20-24页 |
第三章 郭小川政治抒情诗——诗性与政治性的博弈 | 第24-36页 |
第一节 应景之作——政治性与诗性的妥协 | 第25-28页 |
第二节 契合之作——政治性与诗性的交融 | 第28-31页 |
第三节 迷茫之作——政治性与诗性的矛盾 | 第31-36页 |
第四章 郭小川政治抒情诗评价 | 第36-42页 |
第一节 郭小川政治抒情诗的成就 | 第37-40页 |
第二节 郭小川政治抒情诗的意义 | 第40-42页 |
第五章 郭小川政治抒情诗的启示 | 第42-46页 |
第一节 政治与文艺的关系 | 第42-44页 |
第二节 歌颂与暴露的关系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
个人简历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