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6页 |
Abstract | 第16-2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23-36页 |
·数量性状位点 | 第23-24页 |
·遗传图谱构建的方法概述 | 第24-25页 |
·群体类型 | 第24页 |
·遗传标记 | 第24-25页 |
·遗传图谱构建要素 | 第25页 |
·QTL 定位分析 | 第25-26页 |
·QTL 定位统计方法 | 第25-26页 |
·QTL 定位及环境互作分析软件 | 第26页 |
·QTL 定位要素 | 第26页 |
·QTL 定位及环境互作研究意义 | 第26-28页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第26-27页 |
·QTL 的图位克隆 | 第27页 |
·种质资源中的有利等位基因的鉴定 | 第27-28页 |
·分子设计育种 | 第28页 |
·灌浆期相关性状的数量遗传研究进展 | 第28-33页 |
·水稻源库理论研究 | 第33-36页 |
第二章 水稻RIL 群体灌浆期相关性状的群体表现及相关性分析 | 第36-43页 |
·实验材料及设计 | 第36-37页 |
·材料 | 第36页 |
·田间管理及实验设计 | 第36-37页 |
·灌浆期相关性状测定 | 第37页 |
·光合性状及相关生理性状的测定 | 第37页 |
·灌浆速率的测定 | 第37页 |
·株型数据测定 | 第37页 |
·亲本灌浆期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 第37-39页 |
·灌浆期源相关性状与灌浆速率的相关性分析 | 第39-40页 |
·武夷山灌浆期源相关性状与灌浆速率的相关性分析 | 第39-40页 |
·莆田灌浆期源相关性状与灌浆速率的相关性分析 | 第40页 |
·小结 | 第40-43页 |
第三章 水稻RIL群体灌浆期源相关性状的基因定位及环境互作分析 | 第43-61页 |
·实验方法 | 第43-49页 |
·DNA 提取及检测 | 第43页 |
·聚合酶链式反应 | 第43页 |
·变性聚丙烯酰胺电泳 | 第43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3-44页 |
·QTL 定位及环境互作分析 | 第44-49页 |
·灌浆期源相关性状群体分布 | 第49页 |
·武夷山灌浆期源相关性状 QTL 定位 | 第49-50页 |
·莆田灌浆期源相关性状QTL定位 | 第50-51页 |
·灌浆期源相关性状环境互作分析 | 第51-55页 |
·控制灌浆期源相关性状QTL的差异表达 | 第55-58页 |
·小结 | 第58-61页 |
第四章 水稻RIL群体灌浆期库相关性状动态遗传及环境互作分析 | 第61-88页 |
·武夷山库相关性状QTL定位分析 | 第61-63页 |
·武夷山穗部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 第61-62页 |
·武夷山籽粒性状的 QTL 定位分析 | 第62-63页 |
·莆田库相关性状QTL定位分析 | 第63-69页 |
·莆田穗部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 第63-68页 |
·莆田籽粒性状的 QTL 定位分析 | 第68-69页 |
·灌浆期库相关性状环境互作分析 | 第69-76页 |
·控制灌浆期库相关性状QTL 的差异表达 | 第76-84页 |
·控制同一性状的QTL时空差异表达 | 第76-80页 |
·灌浆期库相关性状的一因多效分析 | 第80-84页 |
·小结 | 第84-88页 |
第五章 水稻 RIL 群体净光合速率动态遗传及环境互作分析 | 第88-101页 |
·净光合速率群体分布 | 第88页 |
·灌浆期净光合速率与灌浆速率相关性分析 | 第88-89页 |
·武夷山灌浆期净光合速率与灌浆速率相关性分析 | 第88-89页 |
·莆田灌浆期净光合速率与灌浆速率相关性分析 | 第89页 |
·灌浆期净光合速率 QTL 定位分析 | 第89-94页 |
·武夷山灌浆期净光合速率QTL 定位分析 | 第89-94页 |
·莆田灌浆期净光合速率 QTL 定位分析 | 第94页 |
·灌浆期净光合速率环境互作分析 | 第94-96页 |
·控制灌浆期净光合速率的QTL差异表达 | 第96-97页 |
·小结 | 第97-101页 |
第六章 水稻RIL 群体灌浆期灌浆速率动态遗传及环境互作分析 | 第101-112页 |
·灌浆速率群体分布 | 第101页 |
·灌浆期各阶段灌浆速率的相关性分析 | 第101-102页 |
·武夷山灌浆期各阶段灌浆速率相关性分析 | 第101-102页 |
·莆田灌浆期各阶段灌浆速率相关性分析 | 第102页 |
·灌浆期灌浆速率动态 QTL 定位分析 | 第102-106页 |
·武夷山灌浆期灌浆速率动态 QTL 定位分析 | 第102-106页 |
·莆田灌浆期灌浆速率动态 QTL 定位分析 | 第106页 |
·灌浆期灌浆速率环境互作分析 | 第106-107页 |
·控制灌浆期灌浆速率的QTL差异表达 | 第107-109页 |
·小结 | 第109-11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112-124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112-122页 |
·水稻RIL 群体灌浆期相关性状的群体表现及相关性分析 | 第112-113页 |
·水稻 RIL 群体灌浆期源相关性状的动态遗传及环境互作分析 | 第113-115页 |
·水稻RIL群体灌浆期库相关性状的动态遗传及环境互作分析 | 第115-118页 |
·水稻RIL群体灌浆期净光合速率的动态遗传及环境互作分析 | 第118-120页 |
·水稻 RIL 群体灌浆期灌浆速率的动态遗传及环境互作分析 | 第120-121页 |
·小结 | 第121-122页 |
·展望 | 第122-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7页 |
致谢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