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其他学科论文--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

鹿衔菖芎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痰浊中阻、瘀血阻窍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引言第9-10页
临床资料第10-14页
 1 病例来源第10页
 2 诊断标准第10-11页
   ·西医诊断标准第10-11页
   ·中医诊断标准第11页
 3 试验病例标准第11-14页
   ·纳入病例标准第11-12页
   ·排除病例标准第12-13页
   ·剔除病例标准第13页
   ·脱落病例标准第13-14页
治疗方法第14-18页
 1 观察病例分组第14页
 2 治疗方法第14页
 3 合并用药规定第14-15页
 4 观察指标第15-16页
   ·人口学统计资料第15页
   ·安全性指标第15页
   ·疗效性指标第15-16页
 5 安全性评定标准第16页
 6 不良反应观察第16-17页
 7 统计学处理第17-18页
结果第18-23页
 1 一般情况比较第18-19页
   ·年龄、性别、病程、伴发病对比第18页
   ·椎动脉检查情况对比第18-19页
 2 中医证候积分疗效分析第19页
 3 中医临床疗效分析第19-20页
 4 欧洲眩晕量表疗效分析第20-21页
 5 TCD血流情况分析第21-22页
 6 不良反应分析第22-23页
分析与讨论第23-39页
 1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第23-26页
   ·中医对眩晕的认识第23-24页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痰浊中阻、瘀血阻窍证发病机制第24-26页
 2 西医学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认识第26-31页
   ·西医学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认识现状第26-27页
   ·西医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认识第27页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特点第27-29页
   ·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第29-30页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西医治疗第30-31页
 3 鹿衔菖芎汤的作用机理探讨第31-37页
   ·鹿衔菖芎汤的方药组成第31页
   ·方解第31-34页
   ·药物现代药理作用研究第34-37页
 4 问题与展望第37-39页
结论第39-40页
致谢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5页
附录A 附表第45-49页
附录B 文献综述第49-63页
 参考文献第58-63页
附录C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下一篇: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中医黄疸与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