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外交、国际关系论文--外交、国际关系理论论文

作为人权的和平权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导论第12-18页
第一章 和平权之基本理论研究第18-95页
 第一节 和平权的产生与发展第19-28页
  一、和平权产生的思想基础——和平思想与人权理念的结合第19-24页
  二、和平权产生的实践基础——国际社会的反战努力第24-25页
  三、和平权的确立第25-27页
  四、和平权与“三代人权”理论第27-28页
 第二节 和平权的定义第28-34页
  一、关于权利与人权的定义第28-32页
  二、关于和平的定义第32-33页
  三、关于和平权的定义第33-34页
 第三节 和平权的主体与客体第34-48页
  一、和平权的权利主体第34-41页
  二、和平权的义务主体第41-46页
  三、和平权的内容第46-48页
 第四节 和平权的属性第48-70页
  一、和平权的本质属性——一种抵抗权第48-57页
  二、和平权兼具消极权利与积极权利的属性第57-62页
  三、和平权是一种社会连带权利第62-70页
 第五节 和平权与其他相关权利研究第70-77页
  一、和平权与生存权第70-72页
  二、和平权与发展权第72-74页
  三、和平权与民族自决权第74-77页
 第六节 和平权的例外——正义战争第77-95页
  一、正义战争第78-81页
  二、反侵略战争(或抵抗侵略战争)第81-85页
  三、反分裂战争第85-88页
  四、反恐战争第88-95页
第二章 和平权之正当性论证研究第95-134页
 第一节 和平权正当性论证之一——人的尊严理论第95-109页
  一、人的尊严理论与实践第96-100页
  二、人的尊严的法律性质第100-102页
  三、人的尊严是和平权得以演绎的基础第102-109页
 第二节 和平权正当性论证之二——社会契约理论第109-124页
  一、社会契约论的相关背景第109-112页
  二、近代社会契约论对和平权之正当性论证第112-119页
  三、现代社会契约论对和平权之正当性论证第119-124页
 第三节 和平权正当性论证之三——商谈理论第124-134页
  一、论证起点:理想的言语情境第124-128页
  二、论证规则:遵循商谈原则第128-130页
  三、商谈理论对和平权正当性的论证第130-134页
第三章 和平权之实证研究第134-152页
 第一节 和平权规范的实证研究第134-140页
  一、有关和平权的国际法规范第134-137页
  二、有关和平权的国内法规范第137-140页
 第二节 日本和平宪法的实证研究第140-147页
  一、日本“和平宪法”第140-142页
  二、日本和平宪法的内容第142-144页
  三、日本宪法对于日本安全保障的制度设计第144-146页
  四、和平权在日本的理论与实践第146-147页
 第三节 和平权的司法实证研究第147-152页
  一、欧洲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实践第148页
  二、前南国际刑事法庭审判实践第148-149页
  三、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审判实践第149-150页
  四、国际法院的审判实践第150-152页
第四章 和平权之国际保护研究第152-165页
 第一节 和平权国际保护的意义第152-154页
  一、人权的国际保护第152-153页
  二、和平权国际保护的意义第153-154页
 第二节 和平权的国际保护机制第154-165页
  一、宪章机制对和平权的保护第155-158页
  二、条约机制对和平权的保护第158-161页
  三、国际刑事法院对侵犯和平权的国际犯罪的惩治第161-165页
第五章 和平权之国内保护研究第165-185页
 第一节 和平权的立法保护——和平权入宪第165-174页
  一、和平权入宪的意义第166-169页
  二、和平权入宪与我国现行宪法有关规定的“冲突”及协调第169-173页
  三、缔造中国的“和平宪法”第173-174页
 第二节 和平权的司法保护——建立宪法法院模式的违宪审查制度第174-185页
  一、违宪审查制度对和平权保护的意义第175-176页
  二、违宪审查制度模式的选择第176-181页
  三、和平权的可诉性第181-185页
结语:和谐世界语境中的和平权第185-188页
参考文献第188-204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204-206页
致谢第206-208页

论文共2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府主体的行为互动逻辑
下一篇:旗帜问题考与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