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表示错误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意思表示错误的基本问题 | 第9-16页 |
(一) 意思表示错误的概念 | 第9-12页 |
1、大陆法系意思表示错误的概念 | 第9-10页 |
2、英美法系意思表示错误的概念 | 第10-11页 |
3、两大法系意思表示错误概念的差异和融合 | 第11-12页 |
(二) 意思表示错误制度的演变 | 第12-16页 |
1、意思主义主导下的意思表示错误制度 | 第13页 |
2、表示主义对意思表示错误制度的调整 | 第13-14页 |
3、信赖主义对意思表示错误制度的重构 | 第14-16页 |
二、意思表示错误的认定 | 第16-32页 |
(一) 传统民法中意思表示错误的认定 | 第16-22页 |
1、大陆法系的动机错误与表示错误二分法 | 第16-18页 |
2、英美法系错误的单方错误与共同错误二分法 | 第18-19页 |
3、两大法系对传统意思表示错误认定的发展 | 第19-22页 |
(二) 信赖主义下意思表示错误的认定 | 第22-32页 |
1、错误可识别性标准 | 第22-24页 |
2、表意人无过失标准 | 第24-26页 |
3、相对人陷入同一错误标准 | 第26-28页 |
4、错误的风险分配标准 | 第28-29页 |
5、意思表示错误认定的具体适用规则 | 第29-30页 |
6、电子订约错误的适用规则 | 第30-32页 |
三、意思表示错误的法律后果 | 第32-38页 |
(一) 法律行为的效力状态 | 第32-35页 |
1、撤销法律行为 | 第32-34页 |
2、变更法律行为 | 第34-35页 |
(二) 损害赔偿 | 第35-38页 |
四、我国意思表示错误制度的构建 | 第38-45页 |
(一) 我国意思表示错误的立法规定及其缺陷 | 第38-42页 |
1、现行法律规定及其缺陷 | 第38-40页 |
2、民法典草案中意思表示错误的制度设计及其评析 | 第40-42页 |
(二) 我国意思表示错误制度的构建 | 第42-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