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产品责任精神损害赔偿概述 | 第9-15页 |
第一节 产品责任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概念分析 | 第9-12页 |
一、产品责任 | 第9页 |
二、精神损害 | 第9-10页 |
三、精神损害赔偿 | 第10-11页 |
四、产品责任的精神损害赔偿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建立产品责任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 | 第12-15页 |
第二章 国内外有关产品责任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状况分析 | 第15-22页 |
第一节 美国有关产品责任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状况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欧洲国家有关产品责任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状况 | 第16-18页 |
一、德国有关的立法及规定 | 第16-17页 |
二、法国有关的立法及规定 | 第17-18页 |
第三节 日本有关产品责任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状况 | 第18-19页 |
第四节 我国有关产品责任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状况 | 第19-22页 |
第三章 我国产品责任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 | 第22-31页 |
第一节 我国产品责任精神损害赔偿主体范围的确定 | 第22-27页 |
一、我国产品责任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主体范围的确定 | 第22-24页 |
二、我国产品责任精神损害赔偿义务主体范围的确定 | 第24-27页 |
第二节 我国产品责任精神损害赔偿客体范围的确定 | 第27-31页 |
第四章 产品责任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原则及标准的确定 | 第31-41页 |
第一节 确定产品责任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原则 | 第31-35页 |
一、抚慰为主,补偿与惩罚为辅原则 | 第31-32页 |
二、赔偿数额限制原则 | 第32-33页 |
三、法官自由裁量原则 | 第33-35页 |
第二节 确定产品责任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标准 | 第35-41页 |
一、致害人的认定标准 | 第35-37页 |
二、受害人的认定标准 | 第37-38页 |
三、客观认定标准 | 第38-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