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网络公共领域的构筑及身份/认同的建构--以豆瓣网为案例的研究

中文提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绪论第8-13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8-10页
 二、研究理论与论题的相关性阐述第10-11页
 三、研究方法第11-13页
第一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第13-28页
 一、研究的理论基石第13-18页
  (一) 公共领域理论第13-16页
   1. 汉娜·阿伦特的公共领域观点综述第14-15页
   2. 查尔斯·泰勒的公共领域学说综述第15页
   3. 网络(虚拟)公共领域的概念界定第15-16页
  (二) 身份/认同理论第16-18页
 二、文献综述第18-28页
  (一) 国外学者关于网络公共领域的研究第18-19页
  (二) 我国大陆学者关于网络公共领域的研究第19-26页
   1. 对于公共领域的研究第20-21页
   2. 对于我国网络空间中公共领域的研究第21-26页
  (三) 台湾学者关于网络公共领域的研究第26-28页
第二章 信息时代公共领域的构筑要件第28-40页
 一、共同话题的产生第28-30页
 二、原则上平等开放第30-35页
  (一) 被误读的公共领域之“平等”与“开放”第30-31页
  (二) 开放性vs.“数字鸿沟”第31-32页
  (三) 平等性vs.“话语霸权”和“沉默的螺旋”第32-33页
  (四) 豆瓣网努力创建最大程度“平等”的网络公共领域第33-35页
 三、有限理性的真诚言语沟通第35-38页
 四、意见多元化第38-40页
第三章 网络公共领域提供较佳论证、重构线下生活第40-46页
 一、书评/影评/乐评——我读/我看/我听第41-42页
 二、豆瓣同城——虚拟回归现实的桥梁第42-46页
第四章 网络公共领域创造建构认同的平台第46-57页
 一、认同与认同危机第46-48页
 二、自我表达产生内容从而建构认同第48-54页
  (一) 生产文本,展示自我第48-53页
  (二) 解读他人,建构认同第53-54页
 三、对于豆瓣的群体认同第54-57页
结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60-61页
谢辞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台自办栏目创新与节目资源整合研究--以苏州广电总台为例
下一篇:新时期我国新闻真实性的研究及其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