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11页 |
二、太湖围网拆迁生态补偿主体 | 第11-16页 |
(一) 实践中生态补偿主体的界定 | 第11页 |
(二) 政府主导的补偿给付主体存在的不足及完善 | 第11-13页 |
(三) 受偿主体分类的合理性及理由 | 第13-14页 |
1、排除了持有捕捞证的的渔民 | 第13页 |
2、不排斥非法养殖户 | 第13-14页 |
(四) 受偿主体分类的不足及改进 | 第14-16页 |
三、太湖围网拆迁生态补偿方式 | 第16-23页 |
(一) 实践中补偿方式的认定 | 第16页 |
(二) 补偿方式设置的合理性及理由 | 第16-17页 |
(三) 现金补偿和安置补偿具体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及完善 | 第17-19页 |
1、现金补偿的不足及改进 | 第17-18页 |
2、安置补偿的不足及改进 | 第18-19页 |
(四) 建立多种途径的围网拆迁补偿方式 | 第19-23页 |
四、太湖围网拆迁生态补偿标准 | 第23-28页 |
(一) 实践中现金补偿标准的制定 | 第23-24页 |
(二) 现金补偿标准的不足及改进 | 第24-26页 |
(三) 安置补偿标准制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 第26-28页 |
五、太湖围网拆迁生态补偿资金来源 | 第28-34页 |
(一) 实践中补偿资金来源 | 第28页 |
(二) 补偿资金来源渠道的构建 | 第28-34页 |
1、纵向资金来源 | 第29-32页 |
2、横向资金来源 | 第32-34页 |
六、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