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9页 |
·国内外超(超)临界机组发展 | 第11-14页 |
·超(超)临界锅炉氧化皮堵塞问题 | 第14-15页 |
·超(超)临界锅炉氧化皮堵塞的危害 | 第15-19页 |
·文献综述 | 第19-22页 |
·国外超(超)临界锅炉氧化皮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国内超(超)临界锅炉氧化皮的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论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2-26页 |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实施方案 | 第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24-26页 |
第二章 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受热面特点分析 | 第26-34页 |
·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受热面布置 | 第26-31页 |
·过热器系统 | 第26-29页 |
·再热器系统 | 第29-31页 |
·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受热面管材 | 第31-33页 |
·本章小节 | 第33-34页 |
第三章 超(超)临界锅炉氧化皮及管道爆口区分析 | 第34-44页 |
·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受热面管内氧化皮分析 | 第34-37页 |
·分析方法及仪器 | 第34-35页 |
·氧化皮成分分析 | 第35-36页 |
·氧化皮XRD结构分析 | 第36-37页 |
·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受热面管道爆口区分析 | 第37-43页 |
·分析方法及仪器 | 第37-38页 |
·金相组织分析 | 第38-40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40-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超(超)临界锅炉氧化皮形成与剥落机理及堵塞规律研究 | 第44-68页 |
·超(超)临界锅炉氧化皮的形成机理 | 第44-50页 |
·氧化皮的形成机理 | 第44-46页 |
·氧化皮形成的影响因素 | 第46-50页 |
·氧化皮的剥落过程 | 第50-58页 |
·氧化皮厚度与其热应力的关系 | 第50-53页 |
·氧化皮剥落的临界温度变化 | 第53-56页 |
·氧化皮破裂剥落机理分析 | 第56-58页 |
·氧化皮管内堵塞规律 | 第58-67页 |
·氧化皮在管内流动规律 | 第58-64页 |
·氧化皮堆积部位分析 | 第64-67页 |
·本章小节 | 第67-68页 |
第五章 超(超)临界锅炉氧化皮剥落与堵塞防治对策 | 第68-75页 |
·锅炉运行调整 | 第68-70页 |
·避免超温和减小热偏差 | 第68页 |
·优化启停过程参数控制 | 第68-69页 |
·控制温度周期性波动和变化速率 | 第69-70页 |
·锅炉设备设计、选材及改造 | 第70-73页 |
·锅炉设备设计 | 第70-72页 |
·锅炉设备选材 | 第72页 |
·锅炉设备改造 | 第72-73页 |
·其它防治对策 | 第73-74页 |
·金属表面处理 | 第73-74页 |
·化学清洗 | 第74页 |
·本章小节 | 第74-7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