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0页 |
·前言 | 第14页 |
·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 | 第14-28页 |
·强化传热技术概述 | 第14-15页 |
·强化传热技术的分类 | 第15-16页 |
·强化传热机理分析 | 第16-19页 |
·强化传热管的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管内插入物强化传热的研究进展 | 第22-25页 |
·复合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概述 | 第25-26页 |
·数值计算在传热研究中的应用 | 第26-28页 |
·本课题的来源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二章 数值模拟研究比较基础 | 第30-45页 |
·实验流程 | 第30-31页 |
·实验步骤 | 第31-32页 |
·主要测量仪器校正 | 第32-33页 |
·流量计的校正 | 第32页 |
·温度校正 | 第32-33页 |
·实验数据分析方法 | 第33-38页 |
·实验数据处理 | 第38-40页 |
·实验数据误差分析 | 第40-42页 |
·GAMBIT软件介绍 | 第42页 |
·FLUENT模拟软件简介 | 第42-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水为介质下管内插旋流片强化传热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45-67页 |
·光滑管内流体流阻和传热性能的研究 | 第45-49页 |
·计算模型和数值方法 | 第45-47页 |
·模型的验证 | 第47-48页 |
·流体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分布情况 | 第48-49页 |
·内插旋流片的光滑圆管的流阻和传热性能的研究 | 第49-56页 |
·计算模型和数值方法 | 第49-51页 |
·计算模型的验证 | 第51-52页 |
·流体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分析研究 | 第52-53页 |
·分段换热与流阻分析 | 第53-55页 |
·综合传热性能分析 | 第55-56页 |
·缩放管流阻与传热性能的研究 | 第56-59页 |
·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 | 第56-57页 |
·计算模型的验证 | 第57-59页 |
·内插旋流片的缩放管的流阻和传热性能的研究 | 第59-66页 |
·计算模型和数值方法 | 第59-60页 |
·计算模型的验证 | 第60-61页 |
·流体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分析研究 | 第61-63页 |
·分段换热与流阻分析 | 第63-64页 |
·综合传热性能分析 | 第64-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四章 水和甘油混合物条件下管内插旋流片强化传热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67-88页 |
·流体介质物性的确定 | 第67-72页 |
·50%甘油介质流阻与传热性能的数值模拟 | 第72-78页 |
·数值模拟方法 | 第72页 |
·计算模型的验证 | 第72-73页 |
·管内流体速度场与温度场的分析 | 第73-76页 |
·管内流体传热与流阻的研究 | 第76-77页 |
·内插旋流片缩放管传热综合性能分析 | 第77-78页 |
·85%甘油介质流阻与传热性能的数值模拟 | 第78-86页 |
·数值模拟方法 | 第78-79页 |
·计算模型的验证 | 第79-80页 |
·管内流体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分析研究 | 第80-83页 |
·管内流体传热与流阻性能的研究 | 第83-86页 |
·缩放管内插旋流片复合强化传热性能的扩展性讨论 | 第86-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结论 | 第88-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