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G罐车可靠性设计与轻量化设计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1-18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4-18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分析 | 第20-33页 |
·疲劳可靠性理论 | 第20-25页 |
·疲劳概述 | 第20-21页 |
·S-N曲线的意义及其表达式 | 第21-22页 |
·疲劳极限及其测定方法 | 第22-23页 |
·影响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 | 第23-24页 |
·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 第24-25页 |
·疲劳可靠度计算理论 | 第25页 |
·轻量化方法及理论 | 第25-30页 |
·汽车轻量化途径 | 第26-27页 |
·结构尺寸优化理论 | 第27-28页 |
·高强度钢强度等代基本原理 | 第28-30页 |
·流固耦合基本理论 | 第30-33页 |
·流体控制方程 | 第30-31页 |
·固体控制方程 | 第31页 |
·流固耦合方程 | 第31-33页 |
第3章 LPG罐车结构特点分析及总体方案研究 | 第33-41页 |
·罐车结构特点 | 第33-37页 |
·罐体结构特点 | 第34-36页 |
·行走机构结构特点 | 第36-37页 |
·总体研究方案的确定 | 第37-39页 |
·计算平台的选择 | 第39-41页 |
·疲劳计算平台 | 第39页 |
·流固耦合计算平台 | 第39-41页 |
第4章 罐车轻量化设计 | 第41-59页 |
·罐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1-48页 |
·几何建模方案的确定和结构的简化 | 第41-42页 |
·悬架的模拟 | 第42-43页 |
·罐体和车架装配的处理 | 第43-44页 |
·网格的划分 | 第44-45页 |
·罐车工况及载荷的确定 | 第45-47页 |
·边界条件的处理 | 第47-48页 |
·罐车有限元计算分析 | 第48-51页 |
·罐体强度刚度计算分析 | 第48-50页 |
·车架强度刚度计算分析 | 第50-51页 |
·罐体高强度钢强度等代设计 | 第51-56页 |
·强度等代设计中板厚计算公式的推导 | 第51-53页 |
·罐体高强度强度钢等代设计计算 | 第53-54页 |
·罐体强度等代设计有限元分析和强度富余计算 | 第54页 |
·罐体强度等代设计壁厚圆整及结果分析 | 第54-56页 |
·车架结构尺寸优化设计 | 第56-59页 |
·尺寸优化变量的确定 | 第56-57页 |
·优化结果分析及尺寸圆整 | 第57-59页 |
第5章 罐体高强度钢焊缝疲劳试验研究 | 第59-68页 |
·疲劳试验方案的制定 | 第59-62页 |
·疲劳试验前准备工作 | 第59-61页 |
·疲劳试验方案的组织 | 第61-62页 |
·试件的设计和制作 | 第62-63页 |
·试件的设计 | 第62-63页 |
·试件的制作和贮存 | 第63页 |
·疲劳试验 | 第63-68页 |
·静强度拉伸试验 | 第63-64页 |
·疲劳试验过程 | 第64-68页 |
第6章 罐体可靠性计算分析 | 第68-80页 |
·罐体原结构疲劳寿命计算分析 | 第68-70页 |
·16MnR焊接试件的S-N曲线 | 第68-69页 |
·罐体疲劳寿命计算工况和载荷谱的确定 | 第69-70页 |
·疲劳寿命计算结果分析 | 第70页 |
·罐体新结构可靠性计算分析 | 第70-73页 |
·试件的S-N曲线 | 第71-72页 |
·罐体新结构疲劳寿命计算分析 | 第72-73页 |
·罐体新结构疲劳可靠度的计算分析 | 第73-80页 |
·试件疲劳极限的确定 | 第73-77页 |
·罐体新结构的疲劳极限及标准差 | 第77-79页 |
·罐体新结构可靠度计算 | 第79-80页 |
第7章 基于流固耦合的防波板设计研究 | 第80-90页 |
·罐体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80-82页 |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80-81页 |
·网格划分和属性定义 | 第81页 |
·载荷的施加及边界条件的处理 | 第81-82页 |
·结果分析 | 第82-86页 |
·流场结果分析 | 第82-83页 |
·防波板结果分析 | 第83-86页 |
·防波板改进设计 | 第86-90页 |
·防波板改进设计 | 第86-87页 |
·防波板改进结构流固耦合计算分析 | 第87-89页 |
·防波板改进前后对罐体的影响 | 第89-90页 |
第8章 总结和展望 | 第90-92页 |
·全文总结 | 第90-91页 |
·研究展望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