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6页 |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有机金属多核配合物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有机金属配合物概述 | 第13-14页 |
·有机金属配合物应用 | 第14-17页 |
·金属模拟酶研究进展 | 第17-30页 |
·金属模拟酶概述 | 第17-18页 |
·核酸模拟酶(人工核酸酶) | 第18-23页 |
·磷酸酯水解模拟酶 | 第23-24页 |
·多酚氧化模拟酶 | 第24-30页 |
·博士论文的设计及主要内容 | 第30-32页 |
·论文设计 | 第30页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30-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6页 |
第二章 环三聚磷腈氮杂多齿配体的设计与合成 | 第36-52页 |
·引言 | 第36-37页 |
·试验部分 | 第37-43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37-38页 |
·配体的合成路线(L1-L5) | 第38页 |
·环聚磷腈的合成(1) | 第38-40页 |
·六对甲酰基苯氧基环三聚磷腈(2) | 第40页 |
·六对羟甲基苯氧基环三聚磷腈(3) | 第40-41页 |
·六对溴甲基苯氧基环三聚磷腈(4) | 第41页 |
·配体L1-L5的合成 | 第41-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49页 |
·环聚磷腈的反应原理 | 第43-44页 |
·环聚磷腈(1a和1b)的合成研究 | 第44-47页 |
·配体L1-L5的合成问题的讨论 | 第47-48页 |
·配体L1-L5的波谱分析(NMR)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第三章 配合物催化水解磷酸酯的活性测试 | 第52-79页 |
·引言 | 第52-53页 |
·配体L1-L5催化水解DNA质粒 | 第53-60页 |
·凝胶电泳实验原理 | 第53-54页 |
·试验部分 | 第54-5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0页 |
·配体L2催化水解磷酸酯模型物 | 第60-76页 |
·试验原理 | 第61-64页 |
·试验部分 | 第64-6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6-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第四章 大环多胺类多齿配体的设计与合成 | 第79-95页 |
·引言 | 第79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79-80页 |
·双齿配体L6的合成 | 第80-85页 |
·配体L6的合成与表征 | 第81-84页 |
·配体L6的结果与讨论 | 第84-85页 |
·四齿配体L7的合成 | 第85-90页 |
·配体L7的合成与表征 | 第85-88页 |
·配体L7的结果与讨论 | 第88-90页 |
·六齿配体L8的合成 | 第90-92页 |
·配体L8的合成与表征 | 第90-92页 |
·配体L8的结果与讨论 | 第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第五章 大环多胺类多核配合物的多酚氧化酶模拟 | 第95-115页 |
·引言 | 第95-96页 |
·酶促反应动力学测试原理 | 第96-97页 |
·试验部分 | 第97-99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97-98页 |
·试验方法 | 第98-9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9-112页 |
·试验现象 | 第99-100页 |
·配体结构的确定 | 第100-102页 |
·配合物Cu_2L6/Cu_4L7/Cu_6L8催化邻苯二酚 | 第102-103页 |
·配合物Cu_2L6的多酚氧化酶模拟 | 第103-104页 |
·配合物Cu_2L6双底物多酚氧化酶模拟 | 第104-108页 |
·配合物Cu_2L6/Cu_4L7/Cu_6L8催化邻苯二酚机理研究 | 第108-109页 |
·配合物Cu2_L6/Cu_4L7/Cu_6L8催化邻苯二酚热力学研究 | 第109-110页 |
·配合物Cu_2L6/Cu_4L7/Cu_6L8的EPR研究 | 第110-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5页 |
附录 | 第115-116页 |
论文图表一览表 | 第116-119页 |
附表 | 第119-12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接收的学术论文 | 第129-130页 |
致谢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