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泉矿东井突水水源快速判别技术研究与应用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课题提出的背景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0-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本文的工作 | 第13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3页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以及可行性 | 第14-15页 |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创新点 | 第16页 |
·小结 | 第16-17页 |
第2章 矿井突水水源判别技术 | 第17-24页 |
·灰色关联度判别模式 | 第17-19页 |
·模糊综合评判模式 | 第19-20页 |
·BP 神经网络判别模式 | 第20-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突水水源快速判别技术应用 | 第24-55页 |
·矿区地理位置 | 第24页 |
·地质条件 | 第24-27页 |
·地层 | 第24-25页 |
·构造 | 第25-27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7-30页 |
·主要含水层 | 第27-29页 |
·主要隔水层 | 第29页 |
·主要导水通道 | 第29-30页 |
·典型水样的确定 | 第30-34页 |
·奥灰含水层典型水样确定 | 第30-31页 |
·本溪灰岩含水层典型水样确定 | 第31-33页 |
·大青灰岩含水层典型水样确定 | 第33-34页 |
·突水水源判别研究及实例应用 | 第34-54页 |
·灰色关联度判别模式的应用 | 第36-43页 |
·模糊综合评判的应用 | 第43-48页 |
·BP 神经网络判别模式的应用 | 第48-52页 |
·三种判别模式的对比 | 第52-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突水水源判别系统简介 | 第55-72页 |
·突水判别系统主要功能简介 | 第55页 |
·突水判别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 第55-57页 |
·系统总体设计框架 | 第57-58页 |
·软硬件配置要求 | 第58页 |
·数据库设计 | 第58-60页 |
·数据库设计的原则 | 第58页 |
·数据库的访问模式 | 第58页 |
·表结构 | 第58-60页 |
·界面设计 | 第60-67页 |
·界面模块化设计 | 第60页 |
·主要的窗口及操作流程 | 第60-67页 |
·水源判别模块 | 第67-70页 |
·小结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附录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