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 ·引言 | 第12页 |
| ·燃料乙醇的发展现状及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 ·燃料乙醇的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 ·燃料乙醇的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 ·木质纤维生产燃料乙醇的研究概述 | 第15-19页 |
| ·木质纤维生物质的化学组成 | 第15-16页 |
| ·木质纤维素转化乙醇的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 ·木糖发酵生产燃料乙醇 | 第19-24页 |
| ·木糖发酵机理 | 第20-21页 |
| ·木糖代谢菌株 | 第21-23页 |
| ·木糖代谢菌株的选育及现状 | 第23-24页 |
| ·本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24页 |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发酵木糖产乙醇细菌的筛选 | 第26-3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 ·材料 | 第26-27页 |
| ·方法 | 第27-28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31页 |
| ·分离纯化结果 | 第28页 |
| ·筛选结果 | 第28-29页 |
| ·气相色谱标准曲线及分析结果 | 第29-31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理化性质测定 | 第32-39页 |
|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 ·实验仪器 | 第32页 |
| ·菌株 | 第32页 |
| ·培养基 | 第32页 |
| ·菌株18的形态学观察 | 第32-33页 |
| ·生理生化特征 | 第33-34页 |
| ·生长曲线 | 第33页 |
| ·NaCl浓度对生长的影响 | 第33页 |
| ·pH值对生长的影响 | 第33页 |
| ·温度对生长的影响 | 第33页 |
| ·不同碳源发酵试验 | 第33页 |
| ·氧化酶实验 | 第33页 |
| ·过氧化氢酶实验 | 第33页 |
| ·硝酸盐还原实验 | 第33-34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4-38页 |
| ·菌株18的形态学特征 | 第34页 |
| ·生理生化特征 | 第34-38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发酵木糖产乙醇细菌的分子鉴定 | 第39-48页 |
| ·实验材料 | 第39-42页 |
| ·实验仪器 | 第39页 |
| ·菌株 | 第39页 |
| ·主要试剂 | 第39-40页 |
| ·培养基 | 第40页 |
| ·试剂及溶液的配制 | 第40-42页 |
| ·实验方法 | 第42-44页 |
| ·总DNA的提取 | 第42页 |
| ·16s rDNA片段扩增 | 第42-43页 |
| ·DNA纯化 | 第43页 |
| ·质粒载体与目的DNA连接和鉴定 | 第43-44页 |
| ·16s rDNA序列测定与分析 | 第44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4-46页 |
| ·总DNA提取 | 第44页 |
| ·16s rDNA片段扩增 | 第44-45页 |
| ·菌株18重组质粒的构建和鉴定 | 第45页 |
| ·菌株18 16s rDNA序列测定与分析 | 第45-46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46-48页 |
| 第五章 发酵木糖产乙醇条件的优化 | 第48-65页 |
| ·实验材料 | 第48-49页 |
| ·菌种 | 第48页 |
| ·培养基 | 第48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8-49页 |
| ·实验方法 | 第49-54页 |
| ·发酵液中乙醇含量的测定 | 第49-50页 |
| ·发酵液中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 第50-52页 |
| ·发酵温度对菌株发酵木糖产乙醇的影响 | 第52页 |
| ·发酵时间对菌株发酵木糖产乙醇的影响 | 第52-53页 |
| ·底物浓度对菌株发酵产乙醇的影响 | 第53页 |
| ·摇床转速对菌株发酵木糖产乙醇的影响 | 第53页 |
| ·发酵条件优化 | 第53-54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4-63页 |
| ·发酵温度对菌株发酵木糖产乙醇的影响 | 第54-56页 |
| ·发酵时间对菌株发酵木糖产乙醇的影响 | 第56-57页 |
| ·底物浓度对菌株发酵木糖产乙醇的影响 | 第57-61页 |
| ·摇床转速对菌株发酵木糖产乙醇的影响 | 第61-62页 |
| ·发酵条件优化 | 第62-63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63-65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5-67页 |
| ·结论 | 第65页 |
|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65页 |
| ·讨论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4页 |
| 附录A:菌株18的16s rDNA基因片段测序报告(部分) | 第74-75页 |
| 附录B:菌株18 B1ast Tree View | 第75-76页 |
| 附录C:登录NCBI检索16s rDNA全长的网页 | 第76-77页 |
| 附录D:缩略词表 | 第77-79页 |
| 附录E: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